首页
首页 > 科技人才>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年脑成像平台科研技术岗位招聘启事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年脑成像平台科研技术岗位招聘启事

共招23人,19个职位

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报名方式:站内投递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工作地点:合肥

公告详情
在招职位(0)

一、用人单位简介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登记设立的安徽省事业单位法人。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共同发起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研究院的依托和管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研究院的前期依托建设单位。研究院按照“一院多中心”进行总体布局,即研究院由院本部和多个联合研究中心组成。

研究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统筹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构建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机制,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争创国家实验室。

脑成像平台一期已投入1.2亿元,建成实验场地约1000m2,建成显微成像、分子成像、单细胞建库和空间转录组成像实验室,通过关键设备购置及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了多尺度(宏观、介观和微观)、多模态(结构组、代谢组、基因组)的成像能力。

脑成像平台拥有一流的技术团队,各子平台负责人均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平台技术实力雄厚,现有高级职称专家10余名,专职技术工程师10余名(均有硕、博学历),能提供样品制备、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及技术咨询等一体化服务,能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先进的多尺度影像设备应用和前沿技术开发服务。

子平台负责人简介

瞿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通过生命科学与医学、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新型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和生物大数据分析算法和软件,为解决生物医学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获取和分析数据的工具;同时利用已有和原创的工具,通过与医学的交叉融合,系统性研究新冠肺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学致病机理。在NatureNature MethodsCellCancer  Cell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Google学术引用超过8000次,总影响因子超过1000

主要研究领域:

1)方法发展:创新开发超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空间单细胞谱学、超分辨与功能成像等新技术;发展新的,整合单细胞多组学和空间谱学等数据的分析算法、软件、数据库,为系统性研究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和演化规律提供新的工具。

2)应用研究:利用这些工具,构建肿瘤微环境单细胞时空转录图谱和时空表观遗传图谱,揭示微环境中多种细胞的异质性及其演变的时空组织规律,发现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新靶点、新机制,探索全新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唐爱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微尺度国家科学中心教授、博导,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创新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后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先后以博后、副研和研究助理教授身份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长期从事单分子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神经生物学领域,以海马为主要模型,研究突触局部环路连接、突触传递和可塑性机制、及其异常导致病理的发生机理,取得包括突触纳米柱在内的多项重要发现,获得Brain&Behavior Foundation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包括NatureScience Advances在内的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研究工作被Nature, Nature Review Neuroscience, F1000等作为亮点推荐 。目前主要从事:1)利用MINFLUX等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解析神经突触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结构基础;2)高通量空间转录组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张若冰,博士,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领军团队。北京大学学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后。研究聚焦脑神经联接组学,发展并应用电子与光学连续断层成像、大规模图像分割算法、神经环路分析等方法,重建并解析哺乳动物三维脑图谱,研究脑神经网络的底层联接模式和规律,探索自然智能的结构基础与实现方式,为发展新型类脑计算和人工智能提供生物脑的知识根基与模仿参照,并探索神经疾病病理、脑肿瘤微结构与微环境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承担国自然基金委、中科院等资助项目多项。

朱洪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脑分子成像平台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女科学家助推计划”获得者。在CellNature Methods, PNAS, Anal. Chim. ActaJ. Am. Soc. Mass Spectrom.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文章共计6篇,获得国家专利一项,主持面上、重点等国自然项目3项。

张紫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成像平台7T MRI系统主管,脑功能成像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7T脑血管成像、功能成像和钠成像技术。通过研发7T高分辨率脑血管成像序列和定量分析方法,发现了多种脑小血管病变的直接影像证据。在JNNP, Stroke, ER等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并担任ER, JMRI, NR等杂志的审稿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病变易损性的MR影像评估技术研发”课题骨干,“颅内MR血管壁成像技术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超高场成像部分执笔人,“脑小血管病磁共振诊断与临床”科研篇编写组长。

期待您的加入!

二、招聘岗位列表

招聘岗位

学历要求

招聘人数

超高分辨成像副研究员

博士

1

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光学工程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博士

1

超高分辨成像助理研究员

博士

1

细胞生物学、光学工程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博士

1

生命科学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博士

2

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博士

1

脑肿瘤副研究员

博士

2

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

博士

1

超高磁场共振研究员

博士

1

新型脑磁图总工程师

博士

1

射频工程师

硕士

1

数据分析师

硕士

1

质谱仪器实验员

硕士

3

质谱膜片钳实验员

硕士

1

动物实验员

硕士

1

细胞测序实验员

硕士

1

分子成像系统高级工程师

硕士

1

光学显微成像高级工程师

硕士

1

显微成像实验员

硕士

1

详情见附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脑成像平台2022年度招聘岗位

三、报名及联系方式

1.报名截止日期:岗位招满为止

2.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可将个人简历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简历收取邮箱(邮件主题:应聘岗位-学校-专业-学历-姓名-高校人才网),我院将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通知应聘人员后续面试环节。

3.我院尊重和维护应聘者的隐私权,对应聘者的信息严格保密,应聘材料恕不退回。

联系人: 李老师

电子邮箱:lixuehui@iai.ustc.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申请/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单位地址:合肥市望江西路5089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

自然与应用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类型) ·公立(国有) ·200-499人

求职安全提示

求职过程中如遇到招聘单位有收费、指定医院体检等行为,请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请查看 重要风险提示

收藏 公告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