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观点热议> 寒门博士逆袭,选对专业有多重要?丨高才情报局第45期

寒门博士逆袭,选对专业有多重要?丨高才情报局第45期

2022-09-29阅读量:288
【摘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从事的是古生物研究;网络走红的科普作者张辰亮(@无穷小亮)学的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被央视点赞,一天涨粉30多万的95后科普博主水星是浙大考古系在读博士……可见,优秀无关专业,只要有理想有追求,最终也能出人头地。


去年,博士黄国平因为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而走红。


出身寒门,孤苦无依,黄国平博士一路和命运死磕,最终打开了中科院的大门。坎坷的经历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网友。


此外,黄国平博士的专业也引起讨论——有人说,计算机是最能够让寒门子弟改变家境的专业。



还有人说,幸好黄国平博士读的是计算机,不是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




寒门博士逆袭,选对专业有多重要?


不如再看看另一个故事——“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的肖清和。


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的肖清和,自小家境贫寒,因为付不起学费,同龄人都去上学了,而他只能一边放牛一边找书看。


后来,在母亲的努力下,肖清和才得以重返中学,最终考上北京大学,并于200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如今在上海大学任教。


不像计算机,哲学并不是热门专业。


不仅如此,“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从事的是古生物研究;网络走红的科普作者张辰亮(@无穷小亮)学的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被央视点赞,一天涨粉30多万的95后科普博主水星是浙大考古系在读博士……


可见,优秀无关专业,只要有理想有追求,最终也能出人头地。


寒门博士逆袭不是靠专业,而是靠自己。


哪怕不是计算机专业,以黄国平博士这样的韧性,相信他也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源源不断汲取知识的动力才是真正让他改变人生的关键。




而这件事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功利化”读书的倾向——


01.

你都博士了怎么会找不到工作?


社会节奏加快,让很多人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企图靠专业/学历逆袭便是功利主义的体现。


社会默认高学历就能找到工作,导致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仿佛成了“异端”;一部分人更是高举“学历无用”旗帜:读到博士还找不到工作,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博士还找不到工作啊?”轻飘飘一句话,却为博士带来切切实实的焦虑。


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武建鑫指出,高校的专业设置一般遵循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基础学科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偏向学术逻辑;工程类专业以及管理类、商业类专业偏向市场逻辑。


这也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人文类专业的就业情况没有理工类专业的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选择人文类专业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好就业去的。


前文提到的肖清和博士曾说过,“文科研究建立在大量文献基础上,是需要积累的。若想要做出一篇有深度、厚度、传承度、有生命力的著作,就必须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然而,在现实中,社会甚至高校对于一个专业好坏的衡量标准往往简化为“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甚至是“能不能赚到钱”。



02.

你都博士了怎么会收入不高?


随着用人单位提升招聘门栏,学历成为了“敲门砖”。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许多人选择加入考研大军。


但博士跟硕士不一样,很少有人是出于“将来好就业”这样的想法而读。


一方面,读完博出来就快30岁了,你愿意耗这个时间吗,年龄因素首先就劝退了一部人;另一方面,博士生的要求与硕士生相比只会有增无减,经历过硕士生阶段就知道,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所以读博更多是出于自我追求,用“钱途”来衡量是不合理的。


坚守穷专业的博士,不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最终有一天可以赚大钱,而是他们愿意坚守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了这份事业甘之如饴。


更重要的是,一些工作,尤其是科学研究,可能并不会给个人带来高回报,但是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价值。哪怕是被称为天坑专业的“生化环材”,也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基础。


只谈就业“钱景”不仅是在制造焦虑,更是抹杀人才的远大追求。



03.

读博究竟是在读什么?


在一条“你为什么读博”的问题下,我看到形形色色的回答:


- 有人说,为了去高校当教师,能有时间陪伴家庭,想要的就是与爱人、孩子相伴的生活;

- 有人说,自己小时候就梦想做一名科学家,因为喜欢科学所以决定从事科研相关的工作;

- 有人说,对世界充满好奇,期望通过读博离真理近一点,因为有追求,无法心安理得地躺平;

……


种种回答,大致可以总结为理想与热爱



假如为了高收入而读博,一旦无法实现金钱目标,人就难以获得价值感。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才不会轻易否定自己。


要知道工作带给我们的不止有金钱,还有工作成就感、被尊重的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满足感是巨大的。


生活不止一种,成功更没有定义。


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路,只有适合的路,专业也是如此。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忠于自己,即使当下没有达到理想, 也应该努力让当初的选择变成正确的选择。


有人为名利读书,也有人为理想而读书。当我们走得太远时,切莫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往期内容

>>《高校教师自爆收入:大家都是博士,待遇怎么差这么多?丨高才情报局第44期》

>>《高校、公务员编制打破,未来还有“铁饭碗”的岗位吗?丨高才情报局第43期》

>>《“国内高校迎来退休潮”,进高校就会变轻松吗?丨高才情报局第42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