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导航
高校人才网2022上半年高层次人才引进系列活动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2021年全球招聘博士后

发布时间:2021-02-26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定名为上海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拓宽学科格局,增强办学实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096月,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复旦大学成为国家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复旦大学有着一批传统的文、理、医优势学科,各个学科均衡发展,各具特色。近年来,各个学科不断加强整合与交叉,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的优势,推动新兴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步伐。

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研究院是复旦大学下属二级单位,成立于20153月,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脑科学、人工智能、类脑研究交叉融合的科研创新机构。面向脑与类脑科技创新重大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复旦大学数学、计算机、信息、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以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兴学科建设和引领性前沿科技研发及转化为目标,以数学、脑科学为关键交叉点,开展大脑认知机制解析、神经形态仿真、类脑智能算法、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在建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实验技术平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端科研型影像研究平台。现拥有国内第一个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建设的"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平台。同时拥有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人机交互中心等中心。目前,研究院牵头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为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网络单位,正在承接国家和上海市脑与类脑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战略研究和任务组织,致力于建设成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国际一流的前沿研究中心。

一、招聘岗位

博士后(2-4年)

二、招聘人数

4-6

三、研究方向

1、神经信号处理与脑功能神经编码

2、智能深部脑刺激、经颅电刺激神经调控

3、脑疾病医疗大数据分析与eHealth

4、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与远程医疗

5、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神经科学、临床医学、数学、统计专业

四、实验条件

面向重大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需求,发展神经动力学信息感知与处理方法,探索脑信息整合规律与脑功能重塑机制。将神经编码与智能理论相结合,研发神经感知、神经调控和神经计算技术,突破脑-智融合技术,建立片上智能系统,研发自学习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神经功能智能调控与仿生,为保护脑、增强脑、干预脑提供智能设备和创新解决方案。

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与平台,具有Cerestim FDA 认证)、Neuroport CFDA 认证)、Magstim TMSEGI HD tDCS等人体神经调控、神经生理、神经行为学研究平台,神经智能电子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以及神经机制研究平台。同时,实验室与解放军总医院、华山医院、天坛医院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科研合作机会。

研究合作团队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Peter BrownTimothy DenisonTrevor Robbins Barbara Sahakian等教授共同开展国际合作与前沿领域探索。

五、任职要求

1、博士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发表科研论文

2、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岁;年龄3538岁优秀博士可申请破格录用

3、进站研究计划需与合作导师的科研课题或者研究专长相关;具有较高科研热情、较强英文读写与交流的能力

六、福利待遇

1、首次聘期2年,可续聘至4年,年薪25万,可申请复旦超级博士后至年薪30-35万,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至年薪35-40万,国家引进人才计划与博新计划至年薪40万以上。(所有待遇为税前年薪,含工资、社保、公积金、住房补贴等,具体等级根据应聘者条件评定)

2、推荐申报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求索杰出青年"计划项目,可获增量资助津贴10万元//人,资助期3年。

3、支持申请各种基金与博士后项目 :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扬帆人才计划等各类国家派出项目以及学术交流项目;同时均可申请研究院内部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基金,支持力度1020万。

4、提供我院国际合作伙伴研究机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流访问机会;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研究院承担的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脑与类脑等多个重大项目。.

5、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出站后留复旦大学者可申请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6、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可申请两室一厅);按照复旦大学相关政策,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入学资格。

七、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发至:shouyan@fudan.edu.cnniec_istbi@fudan.edu.cn,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高校人才网"

八、导师基本信息

王守岩,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神经调控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中医针灸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天坛医院"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国际创新引智基地执行负责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长期从事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神经信息处理与建模研究,以神经工程技术研究为核心、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开展交叉学科合作,将科学探索、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相融合,在BrainJ Neur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科研设备、医疗设备八项。

Peter Brown,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牛津大学脑网络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实验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担任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Brainstem SocietyInternational Basal Ganglia Society等学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神经内科、神经波动、神经解码、神经环路、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担任NatureScienceLancetBrain10余种高水平学术杂志的定期审稿人;并担任NHS8个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LifeBrainCurr Opin NeurolNeuroimag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个人主页:https://www.ndcn.ox.ac.uk/team/peter-brownd

Timothy Denison,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与临床神经科学联合教授,从事生理闭环系统基础研究。此前,Denison教授供职于美敦力医疗器械公司技术研发部,并任职康复疗法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副总裁,引领团队研发用于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下一代神经接口与智能算法。2012年他被授予美敦力最高科技荣誉 Bakken Society会员资格,2014年被授予Wallin leadership,成为美敦力历史上第二位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人。2015年,他被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AIMBE)研究员。

个人主页: http://www.ibme.ox.ac.uk/research/bioelectronic-medicine/tim-denison

 

 

 

查看次数: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硕博QQ交流群:731020953)。

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