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社会重大需求,培养跨学科创新研究的青年学者,促进护理学科与护理体系创新发展,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常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每个季度可面试与办理入站。为探索解决全生命周期护理领域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及其效果机制等,优先招收急需的跨学科人才,欢迎有理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等)、工学(如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等)、医学(如护理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哲学等背景博士毕业生申请。
一、博士后岗位描述
申请成功的博士后将根据申请者背景和兴趣,从事全生命周期 “护理学+多学科”相关创新科研工作。在站期间待遇、科研业绩要求以及出站后留院要求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后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专职博士后聘期三年,税前年薪30万以上(包含五险一金及各类补贴),聘期内享受我院专职博士后科研业绩奖励。
二、招收条件
1. 身心健康,为人诚恳,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及团队精神,热爱科研创新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 博士学历并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相关专业背景,如护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哲学等。
3. 具有良好中英文阅读、写作、翻译及表达能力,在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至少1篇。
4. 诚实守信,遵循学术规范。
5. 具体说明及申请程序详见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博士后报名通知。
http://www.wchscu.cn/public/notice/recruit/48299.html
联系人:刘丽、张帅、李青青(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邮箱:hxhlcxyjzx@163.com
电话:028-85421873、 19938265326、13688050741
三、 合作导师及团队简介
【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起源于1892年,护理教育始于1915年,是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发源地之一,是教育部、卫生部在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护理临床、教学、科研培育基地,拥有涵盖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护理学终身教育体系;2012年获批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科。护理学科2017年和2021年两轮入选教育部的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2016年~2022年蝉联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科技量值)排行榜护理学全国第一。“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于2019年1月成立,同年6月获准四川省卫健委“甲级重点实验室-康复护理基础与应用研究实验室”,2020年2月获批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该省重实验室现有护理学-生物学实验室、护理+“医工结合”实验室、“以人为中心”实验室、灾害护理实验室、虚拟仿真护理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实验室平台面积超2000m2、仪器与设备价值超数千万元,可供日常研究使用,已形成护理创新研究的学科、平台、梯队,助力护理学科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建设。
【合作导师及研究团队成员简介】
胡秀英,博士,教授/主任护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护理科学院Fellow(FAAN),第十一批/十四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首批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曾留学日本千叶大学获护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有日本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客座教授等经历;有40年护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历经临床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2013年~2018年任华西护理学院院长兼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2019年创建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担任主任至今。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智库护理高质量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副总编、“中华护理杂志”编委、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中文版主编;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护理与照护分会科研专委会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疗照护分会副会长;中华护理学会理事/老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老年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护理学会理事长,首届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专家库护理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老年护理、灾害护理及护理管理等。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后4名。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主编“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老年护理学》、国家重点图书《灾害护理学》等共著书20余本,负责课题20余项,获专利7项,获科技奖等6项,获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1个,获“首届四川最美护士”“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3年成都榜样·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程洪,研究中心合作专家/合作研究生、博士后培养导师。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博士教育项目合作导师。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主任;IEEE计算智能杂志编委,IEEE TCDS及Assembly Automation杂志客座编辑等。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博士后经历等。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研究及其产业化,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重点1项和面上3项);编写《数字信号处理》规划教材与学术专著共3部,发表论文超20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150项,已经授权超90项,其中,主持完成个人截瘫助行外骨骼系统AIDER,在第九届残运会上帮助截瘫患者林寒站立行走完成火炬传递,目前已实现产业化;项目成果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产生了很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杜亮,教授,研究中心合作专家/博士后培养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期刊社社长、支部书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PI,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器械监管研究与评价中心PI,《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和《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执行主编。现任四川省医学会循证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临床流行病学专委会常委/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常委/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医学分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期刊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监管与器械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法学、Meta-流行病学、证据转化研究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省部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5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累计获批经费超过200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30篇。副主编高教社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循证医学》第四版,人卫社实用系列专著《实用循证医学》第一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5本。参与项目《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生产和质量控制关键方法学的创新与转化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艳艳,博士,副教授。2017-2022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多年来在老年慢病领域围绕睡眠障碍、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氏症、谵妄等开展系列循证研究、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5余篇(其中一篇article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项目2项等; 以主研人员身份参研国家级省市级项目共4项。参编教材专著5本。2018年作为主要参与人项目“衰老与老年功能促进创新研究及成果转化”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第三届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库专家、四川省干部保健青年骨干、精准临床医学杂志青年编委、SCI 杂志Nursing Research (ISSN 0029-6562) 及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ISSN 1527-6546)同行评审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ISSN 2096-6296) 编委、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中文版杂志秘书长。
王贯,博士,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精准护理、中医药护理、护理学+生物学、护理学+人工智能,从事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人类重大疾病的靶向分子研究、精准护理研究、生物学机制研究。2017年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作为交叉学科人才引进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华西护理学院、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发表SCI收录文章70余篇,部分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封面文章,申请专利、软著等30余项,参与5本教材/专著的编写与校对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2项子课题负责)、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等10余项纵向课题,作为主研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要课题8项。任8个国际杂志青年编委/客座编辑,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美国ACS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推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药学与康复专委会委员。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获相关奖7项。受教育部中外合作交流中心合作机构邀请主讲2门课程,任博士研究生班主任,指导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生(省级、校级)、大创计划、奖学金等。
王方,博士,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分子生物学,具体包括:基因、功能蛋白等生物分子与疾病相关的机制研究,及其作为生物学指标在健康管理中的预测、预后功能,辅助评价照护质量等。大学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后继续在同实验室进行博士后阶段研究,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重大疾病药物治疗耐药机制研究,并开展靶向药物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工作,有贯穿基础研究-靶标发现-机制探索-转化应用的研究经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1项,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科发展专项基金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四川大学专利实施转化优秀奖。
黎勇,博士,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护理学、药物化学、中药学、分子生物学,主要从事肿瘤、炎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靶向药物设计、合成及机制研究。与博士后研究团队一起发现了微管蛋白上第7个新的小分子结合位点(Cevipabulin位点),设计并合成了第一个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非共价微管降解剂。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在Sci. Adv.、J. Med. Chem.、Euro. J. Med. Chem.、J. Biol. Chem.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1项。
陈永,博士,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物化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类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的筛选、靶向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机制研究。研究生期间设计并负责临床I期新药申报的药物甲磺酸普依司他正开展临床II期研究,已获得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专利授权。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药物化学领域顶尖期刊J. Med. Chem、Eur. J. Med. Chem、Bioorg. Chem.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主持四川省科技厅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四川大学交叉学科基金1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1项。
谢小凤,管理学博士,研究中心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护理、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等。兼任泰国西北大学工商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担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委会理事、《风险分析与危机反应学报(JRACR)》特邀编委、成都市科协护理教育与老年护理“专家服务团”专家、成都项目协会老年护理和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风险管理精英杯特等奖、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抗疫突出贡献奖”、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ITQM)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022年度华西医院科研片区优秀工作者。在Omega、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Environmental Research、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副主编护理创新专著1部和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部。担任Omega、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评审专家。
王艺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博士,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导师胡秀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照护机器人、人机交互、信任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在控制工程、人机交互、人因工效学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ICME最佳论文奖1项。担任Advances in Networks (e-ІSSΝ:
2326-9782) 期刊审稿人。
陈虹秀,护理学博士,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导师胡秀英教授)。主要围绕老年失智症照护和静脉血栓防治开展循证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中华护理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担任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BMC Anesthesiology等期刊审稿人。
另外,研究中心团队还有专职科研助理3人,在读研究生20余人。研究中心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研究中心常年面向社会招聘研究人员、博士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期待优秀的您加入!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TaD5gJZLkKm_0levWXfA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更多最新医学人才招聘资讯请关注高才医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yxrcjob)。
附件/来源打开异常提示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来源链接打开异常:若文中“来源链接XXX”无法正常打开,属内容来源网站异常情况,本平台无法监控处理,如有需求,可持续关注相应链接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