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新能源学院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与鄂尔多斯市共建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坐落于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学院依托鄂尔多斯市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与政策利好,致力于风光氢储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
课题组负责人
郑艺,研究员,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专任教师,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一、招聘岗位
1.博士后
(1)应聘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
●专业要求为电气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
(2)招聘人数:2人
(3)岗位职责:
●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及课题组需求,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协助培养课题组研究生;
●协助课题组实验室建设。
(4)薪资待遇:
税前年薪50-60万元,由学校、鄂尔多斯和课题组共同承担。入选市级及以上博士后人才计划者(如博新计划),按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待遇。
(5)职业发展:
●可按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规定申请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达到相应高级职称学术水平者,可申报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经过考核和专家评议对出站后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可优先考虑留院工作,并予以聘任相应的专技职务;
●完善的五险一金保障制度,提供博士后单身公寓,具体依据鄂尔多斯相关人才政策执行。
2.青年教师
(1)应聘条件:
具有理工科相关专业领域背景的高水平博士,主要招聘以下学科及相近学科的优秀人才:
电气自动化类、能源动力类、机械类、计算机软件类学科
(2)薪资待遇:
●薪资待遇参考附件一《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人才认定参考附件二《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高层次人才分类》
●我院人才分类符合鄂尔多斯“人才新政2.0版”
●以上所有人才均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参评高级职称,协助解决子女入学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
●第五类B档以上人才并且其配偶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可解决配偶工作问题,工作为校聘行政岗。
二、申请方式
(一)申请提交材料:
1、个人简历(基本情况、教育、工作经历、博士期间参与项目及成果情况等)
2、代表性论文3篇(封面)
3、入职后个人规划书(一页以内)
(二)联系方式:
郑老师:18811351473
邮箱:zhengyi_93@126.com
有兴趣加入本团队的候选人,请将材料发送到上述邮箱,并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高校人才网"或“应聘青年教师+姓名+高校人才网”。初审合格者将尽快安排面试事宜。【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欢迎您的加入!
附表一: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
序号
|
人才类别
|
安家费
|
科研配套经费
|
薪酬
|
1
|
第一类(顶尖人才)
|
不低于300万元一事一议
|
最高1亿元实验室建设及科研配套经费,聘期内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科研团队建设资助
|
250-300万元/年
|
2
|
第二类(杰出人才)
|
300万元
|
自然科学最高5000万元,社会科学最高100万元
|
200-250万元/年
|
3
|
第三类(领军人才)
|
250万元
|
自然科学最高3000万元,社会科学最高80万元
|
150-200万元/年
|
4
|
第四类(拔尖人才)
|
200万元
|
自然科学最高1000万元,社会科学最高50万元
|
80-150万元/年
|
5
|
第五类(卓越人才)
|
100万元
|
自然科学最高500万元,社会科学最高30万元
|
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管理岗五级,聘期内另给予40万元/年岗位特聘补贴
|
6
|
第六类(优秀人才)
|
80万元
|
自然科学最高300万元,社会科学最高20万元
|
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管理岗六级,聘期内另给予35万元/年岗位特聘补贴
|
7
|
第七类(骨干教师)
|
40-70万元
|
自然科学最高200万元,社会科学最高10万元
|
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管理岗七级,聘期内另给予20-30万元/年岗位特聘补贴
|
附表二: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高层次人才分类
序号
|
人才类别
|
满足条件
|
1
|
第一类(顶尖人才)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或与上述水平相当的顶级科学家。
|
2
|
第二类(杰出人才)
|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顶尖人才等,或与上述水平相当的杰出人才。
|
3
|
第三类(领军人才)
|
教育部“CJ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者(青年项目除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等,或与上述水平相当的领军人才。
|
4
|
第四类(拔尖人才)
|
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CJ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含海外),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或与上述水平相当的拔尖人才。
|
5
|
第五类(卓越人才)
|
国内外知名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或与上述水平相当的卓越人才。
|
6
|
第六类(优秀人才)
|
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年龄不超过45周岁,或与上述水平相当的优秀人才。
|
7
|
第七类(骨干教师)
|
具有博士学位并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年龄不超过35周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