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基于“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及中外合作办学三位一体机构。2019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成立,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研究生院则以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生培养基地同步进行前期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立足于技术创新策源地、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载体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等使命定位,建设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与成型技术、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五大创新中心及各类创新平台,与宁波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紧密结合。
根据研究院建设需要,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与大连理工大学及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将有关招聘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要求
1. 岗位需求:研究院创新中心(创新团队)招聘全职博士后,详见附件《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博士后招聘岗位需求》。
2. 岗位职责:面向宁波研究院发展和学科需求,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申请及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与合作教授共同承担重要科研课题,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据研究院安排,承担一些其它工作任务。
二、报名条件
1. 博士后研究人员原则上应在获得工学、理学博士学位 3 年内,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
2.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无违法违纪。曾因犯罪受过各类刑事处罚,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人员,均不得应聘;
3. 研究方向原则上与研究院方向相符,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且具有与研究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
三、薪酬待遇
1. 税前年薪不低于45万元,根据地方规定缴纳社保、公积金;
2. 研究院提供宿舍,或租房补贴2000元/月;
3. 研究院创新团队提供不少于3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四、报名方式及步骤
1. 报名方式
本次招聘采取邮箱报名方式,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含本人照片、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科研成果、博士后期间拟开展的工作等)和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编辑为一个PDF格式文档,以“姓名+专业+意愿加入的团队+高校人才网”方式命名后,作为一个附件完成上传(不要压缩),证明材料包含从本科起至最高学历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获奖证书、技能证书、代表性论文(成果)、两个同行专家推荐信等,发至邮箱huangj_nbi@dlut.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2. 资格审查
研究院团队与平台管理部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及简历等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审查,根据申请人申请岗位,创新中心(创新团队)或人才引进小组进行审核,确定参加考核人选。
五、考核
研究院将单独通知材料审核通过且可以参加考核的应聘人员,进站考核以工作站和流动站专家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
六、其他
1. 随时接受报名,定期组织考核。
2. 如有不明事宜,咨询电话:0574-27969810 联系人:赵老师。
3.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育才路26号
4.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官网:http://nbidut.dlut.edu.cn/index.htm
5. 研究院科研团队简介:http://nbidut.dlut.edu.cn/kjyf/kytd.htm
附件1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博士后招聘岗位需求
一、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本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力学等优势学科,与宁波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高端装备结构创新设计、高性能传感/执行器件制造技术、高性能零件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数字化高效制造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超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微纳米制造技术与装备、智能装配技术与装备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多项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
本中心已引进七个创新团队,分别为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汽车轻量化与功能化设计团队、电子器件喷印制造技术团队、智能装备技术团队、工业装备智能化设计与软件团队、智能精密加工团队、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
(二)岗位需求
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高分子材料、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航空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储能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
二、新材料与成型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本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材料等优势学科,开展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新型耐高温可溶解高性能树脂、新型功能膜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研制结构全新的系列新型耐高温可溶性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国内领先成果。
本中心已引进两个创新团队,分别为铜及特种合金制备与加工技术团队、轻合金与非晶材料创新团队。
(二)岗位需求
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分子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
三、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本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环境、生物等优势学科,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强力支撑,开展新型染料物、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制备、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绿色精细化工产品及生物医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中心团队在生物染色染料、荧光识别染料等研究领域,及清洁工艺和关键技术大规模应用等领域获国内外的高度认可。
本中心已引进三个创新团队,分别为先进光功能材料团队、生物医药团队、生物菌剂和生物基化学品的绿色制造团队。
(二)岗位需求
化学、生物工程、药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工、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本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等优势学科,以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临港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灾害控制、港口海洋大数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与水合物技术应用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面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本中心已引进两个创新团队,分别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设施设计关键技术与装备团队、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
(二)岗位需求
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与运载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
五、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面向高端产业用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信通、控制等优势学科,以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泛在网络与高端软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及FPGA评测、微电子产品、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信息、软件与人工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本中心已引进三个创新团队,分别为智能图像分析团队、智慧金融创新团队、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
(二)岗位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人才。
六、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
(一)中心介绍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结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和宁波市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发展纲领,聚焦高端装备、新型材料、智能制造领域,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区域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二是研判当地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进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三是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为当地企业、政府持续不断地为提供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行业提供支撑性服务;五是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六是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本中心已引进两个创新团队,分别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团队、精密成型及涉海特种装备研发团队。
(二)岗位需求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
七、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筹)
(一)中心介绍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筹)结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和宁波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及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面向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区域海洋强国及海洋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在海洋动力环境作用、海岸与跨海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海上能源资源开发关键装备研发、以及海洋工程智慧运维与全寿命安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聚焦海洋工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全生命期安全管理,推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集合技术成果,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推动当地企业科技转型,助力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本中心已引进一个创新团队为智慧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创新团队。
(二)岗位需求
海洋工程、海岸近海工程、船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