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外优青申请如何准备?
【摘要】打算申请2025年“海外优青”项目的学者,需要对照往年要求,提前准备申请资料,在选择依托单位时需要谨慎考虑,并提前与依托单位进行沟通,以便顺利获得申报资格并完成后续申请流程。
本文信息参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知乎答主、高校人才网V、时代学者等往期文章。
学术圈有句不成文的俗语:有“帽子”,就是有“退路”。海外优青作为“四青”的其中一个,一旦成功拿到,就可以获得国内一定的学术资源倾斜。那么,2025年海外优青的申请,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2025年海外优青的申请时间?
2025年的海外优青最新项目指南,基金委还未出。博士们可以参考往年的信息——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
2024年,基金委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由此可以猜测,2025年的“海外优青”项目指南大概会在2024年12月~2025年2月期间发布。
关于“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依托单位系统”的开放时间:由于近两年都是“系统即日起开放”,预测2025年的“海外优青”项目文件应该会沿用。
从文件内容看,每年“海外优青”的“项目定位”和“资助模式”基本不变,截止2024年的文件规定都是:三年期限内,资助100~300万元。
但其“申请人条件”、“申报节点”安排上,每年都有新的细节调整。
二、2025年海外优青的申请条件?
结合2022/2023/2024三年的申请要求看,分别是“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都是正常往后一年的1月1日起。
那么2025年大概率是: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近几年博士扩招,海外人才只增不少,国内各单位对海外优秀人才的需求加大。在此大环境下,2024年延续了2023年的“海外优青”大部分申请条件,而且还去掉了“或在海外无工作”七个字。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所以,2025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预测版】: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X月XX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以上预测内容仅供参考】
三、海外优青的申请常见问题
①什么是“逆层次申报”?
学术界常说“四大青”(千人、长江、杰青和万人)和“四小青”(优青、青拔、青长、海优)。在这几个项目里面,如果你先申报“四小青”,后面还可以申请“四大青”;但如果先申了“四大青”,后面再申请“四小青”,那就算「逆层次申报」,这就不行了。
②什么是“限项要求”?
2024年、2023年的文件规定都是:“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这话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不管是“四大青”还是“四小青”,申请了其中一个,就不能再拿其他的同层次项目了,这就是“帽子”互斥。
这项规定既适用第一次申请的学者,同样也适用前几年申请的学者,简单总结下就是:前几年获得与优青同层次人才计划的学者,即使资助期已满,新的一年也不能提出申请优青项目;前几年获得与杰青同层次人才计划的学者,即使资助期已满,新的一年也不能提出申请杰青项目。
③“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怎么算时间?
原则上,一定要正式工作或博后,以合同签署时间为准。如果是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一般会根据答辩通过后的时间/毕业证的取得时间/正式工作合同签署时间来判断;成果足够,不足36个月也有机会破格申请。
④是否要求长期在海外工作?
这一点主要看单位是否会查验出入境记录,很多单位只看合同时间;假期短途回国不用担心,主要计算工作时间。
⑤工作单位不是传统高校/科研院所,而是私企的研究院可以吗?
博后或者正式企业工作均可,中国企业在海外分公司或研究所也算,在工作过程中只要有论文产出,就可以视同科研工作,论文是“硬通货”。但是外企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不算,项目要求“海外工作经历”。
⑥读博期间的海外交换项目算吗?“Teaching Assistant”(助教)算吗?“Research Assistant”(科研助理)算吗?
如果是读博期间的工作经历,不算。要求:博士毕业后的全职工作。
⑦港澳地区的博士或博后工作经历,可以申请2025年海外优青吗?
港澳优青和内地优青合并了,2024年的政策,港澳博后还有机会申请海外优青。但是需要注意,官方规定:“正式受聘于港澳地区依托单位。在聘(站)博士后或者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通过港澳地区依单位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香港博士后,可以选择依托香港单位,申请优青。也可以选择放弃香港单位的工作,依托大陆高校,申请海外优青,申请成功后到大陆高校入职。
2025年的“海外”身份界定,以官方发布为准。目前来说,港澳高校的博士学历也要留服中心认证,仍算“海博”,成果优秀可以直接申请海优,详情可以咨询具体依托单位。
⑧“海外优青”的申请流程?
首先,海外优青项目并不接受个人申报。所以,尚未回国就职的学者们,需提前关注国内各依托单位的“海外优青”项目公告。
图源:高校人才网官网
由于海外优青项目,每年的申请系统开放时间限期2-3个月内。该项目需要由依托单位为学者添加申报系统账号,初次申请且尚未在国内接触依托单位的学者们需要首先与心仪单位取得合作后,才有资格进行下一步申报。
所以打算申请2025年“海外优青”项目的学者,需要对照往年要求,提前准备申请资料,在选择依托单位时需要谨慎考虑,并提前与依托单位进行沟通,以便顺利获得申报资格并完成后续申请流程。
当学者们首次联络心仪的依托单位时,应提交一份详尽的【个人简历】,内容涵盖:
- 个人基本信息与联系方式
- 从本科阶段起连续不断的学习及工作经历
- 核心学术成就,包括已发表的论文与著作清单、主要教学与科研成果、承担的科研项目详情、持有的专利及所获奖项等。
一旦与依托单位达成工作合同或意向协议,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将负责为学者开设个人申请账户,并指导其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后续申请步骤。
在此整个申请流程中,“海外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申报书的撰写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依托单位通常会为申请人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支持,尤其是经验丰富,有成功案例的单位,能够帮助博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即便是初次申请者,也无需过分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