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高校招聘>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4年招聘人才启事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4年招聘人才启事

共招若干人,8个职位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

报名方式:其他

截止日期:详见正文

工作地点:长春

公告详情
在招职位(8)

一、实验室简介

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016年吉林大学成立了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是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人才与学术特区”和“国际交流合作战略窗口”,是校内实体性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紧密围绕新物质的创造与转换、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组建中外联合科研团队,依托高水平国际合作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及重大应用研究,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实验室是科技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外国专家局“高校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依托化学、物理、材料、电子、医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实验室首批建设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高压科学与技术、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先进金属材料、转化免疫学、人工智能、新概念材料、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二氧化碳储存9支中外联合科研团队,以“大师+团队”模式组织卓越科学家、未来科学家、卓越博士后及优秀研究生开展联合攻关。实验室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创新合作模式,建设多元化国际合作网络,积极推进与欧美等高水平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建立了6个双边联合研究中心,设立合作科研项目,共同培育青年人才,合作产出突破性创新成果,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共同就相关领域学术前沿、发展动态进行深入研讨,加强持续性合作交流。实验室内培外引并举,打造中外联合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依托稳定的国际合作网络,全职或柔性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发挥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建立大师工作站1个;在科研项目和经费、博士生指标等方面对人才多元化支持。自成立以来,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实验室现有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中方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沃尔特·科恩奖等重要荣誉,3位外方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实验室正在建设未来科学园,预计2024年年底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31000m2,园区内建有基础科研楼、测试中心、先进制造楼、协同创新楼、学术交流中心,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园区。

实验室根据科研与学科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

科研团队1: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团队

面向国家解决日益严重能源、环境问题的需求,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研发新型能源材料,推进传统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包括重要化工反应、生物质催化转化、太阳能转化与存储、电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等;发展高效环境材料,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涵盖水处理,二氧化碳捕捉与转化,汽车尾气处理,挥发性有害有机物吸附与富集等;利用高通量计算及智能算法、组合化学实验、先进原位表征与大数据技术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发展以功能为导向的能源环境材料的预测方法,发现指导材料合成的新规律;对研究成果开展中试放大及技术转化工作。

于吉红院士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筛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分离和主客体组装性能的研究;多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化学信息学;多孔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金属空气和全固态电池);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设计合成与能源环境催化

团队联系人:于吉红教授jihong@jlu.edu.cn

科研团队2: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

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研究主要集中发展高压条件下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发现高压新理论与新规律;开发千万大气压高压实验技术,探索氢金属化等高压物理的圣杯问题;开展高压相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实验合成;地球内部材料的结构搜索和实验制备。团队基于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提出并发展了CALYPSO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b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结构预测方法,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LYPSO结构预测程序(见网址:http://www.calypso.cn),受中国版权局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高压条件下探索材料的新理论与新现象;压力可以改变物质内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诱导的新结构和新效应,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开发千万大气压高压实验技术,致力于探索氢金属化等高压物理的圣杯问题;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利用高压调控新颖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有效手段,开展深入系统的高压相新型功能材料(如超硬、超导、热电、含氮高能量高密度、储氢、电子(Electride)材料等等)的结构设计与实验合成,在新型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做出原创性工作;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对于探索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至关重要,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致力于地球内部材料的结构搜索和实验制备。

马琰铭院士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计算物理、计算材料、计算化学、高压物理、凝聚态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发展高压条件下CALYPSO结构预测方法,发现高压新理论与新规律;开展高压相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实验合成;开发千万大气压高压实验技术,探索氢金属化等高压物理的圣杯问题;地球内部材料的结构搜索和实验制备

团队联系人:马琰铭教授mym@jlu.edu.cn

科研团队3: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空洞问题,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大气动态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毫米波微波技术是唯一能够研究中层大气动力学的手段。本团队与瑞典Onsala天文台合作,已经成功研发出一款型号为RSO3CO-120-1的地基被动微波辐射计,能够探测中层大气的臭氧和一氧化碳廓线,并利用多普勒频移效应原理来获取风速信息。团队计划开发新一代的毫米微波设备,这些设备将配备冷却前端,以减少系统噪声,进而提高测量精度。这款微波辐射计的研发将有助于填补我国在高频双分子微波辐射计领域的研究空白。

本团队所研发的微波辐射计具备在极端环境中运行的能力,可以在南极、北极以及青藏高原等特殊地区开展无人工值守的测量工作。通过在这些极端条件下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层大气和对流层大气的动态变化,还能够为气候科学研究和天气预报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在未来计划建立全球统一的臭氧和一氧化碳监测网络。

Milinevskyi Gennadii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射频电路与数字电路、超材料、大气遥感、大气动力学分析等

主要研究方向:毫米微波技术、射频电路(天线、无源/有源器件、半导体工艺等)、大气气溶胶、对流层-平流层大气耦合、行星波、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臭氧空洞、超材料、吸波材料、电磁仿真

团队联系人:王小龙教授brucewang@jlu.edu.cn

科研团队4:先进金属材料团队

先进金属材料团队主要针对高性能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进行设计和开发,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加工工艺,形成从理论分析到材料结构设计、制造、成型工艺、性能评价等完整体系,为推动我国轻合金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解决轻合金成本高、用量低、成形性差等问题,先进金属材料团队采用粉末冶金、亚快速凝固、快速挤压成形、增材制造等先进制备技术,致力于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研究。团队研究目标在于降低轻合金的生产成本,开发适用于常规粉末冶金及增材制造的轻合金粉末,推动轻合金粉末冶金及近净成型制造、短流程挤压和轧制等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王慧远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轻合金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粉末冶金法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钛及钛合金;大尺寸钛合金构件热机械加工处理、大规格镁合金短流程制备等

团队联系人:王慧远教授wanghuiyuan@jlu.edu.cn

科研团队5:转化免疫学团队

转化免疫学团队致力于深入研究免疫系统在控制或促进免疫相关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以制定新的免疫干预策略来治疗疾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1)移植免疫学:重点研究同种异基因器官和干细胞移植及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移植免疫耐受策略、和异种移植器官供体基因编辑猪的制备;(2)肿瘤免疫学:聚焦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机制、肿瘤免疫治疗及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的靶向治疗策略;(3)人源化动物模型:以免疫系统人源化动物为基础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包括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人肿瘤/免疫系统双人源化小鼠模型、人器官区域免疫与疾病研究相关的器官/免疫系统双人源化小鼠模型、自身免疫疾病人源化动物模型等;(4)表观遗传和新药研发:重点探索免疫相关疾病靶向表观遗传蛋白的结构与分子机制、染色质修饰和分子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控制中的作用、靶向表观遗传蛋白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的研发。

杨永广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干细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分子化学等相关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和人源化动物模型;表观遗传控制基因表达的基本分子机制;药物递送系统在疾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团队联系人:杨永广教授yongg@jlu.edu.cn

科研团队6:人工智能团队

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重要支撑和突破口,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主攻知识工程方向,包括大数据智能、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等;发展混合增强智能理论、新架构与新技术,把人对复杂问题分析与响应的高级认知机制与机器智能系统紧密耦合;进一步,团队将相关理论及技术应用于“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汽车”、博弈对抗等,拓展重点领域应用深度广度,助力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全面提升。

常毅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电子、数学等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信息检索

团队联系人:常毅教授yichang@jlu.edu.cn

科研团队7:新概念材料团队

新概念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应用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研究,聚焦超材料与超表面、MXene、半导体等新型材料的研发,致力于其在新型能源、柔性穿戴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包括碱金属电池、铝离子电池和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开发等;借助MXene材料和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柔性传感器件及其在可穿戴医疗器件领域的应用;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应用;全介电平面结构(超构表面)特性研究,设计新的纳米光子器件。

韩炜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物理、化学、材料和电子等学科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清洁能源与储能、节能技术;柔性储能和传感器件;新型半导体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应用;全介电平面结构(超构表面)特性研究

团队联系人:韩炜教授whan@jlu.edu.cn

科研团队8: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团队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团队聚焦未来电子、光电子、传感器件与芯片所需要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传感与探测材料;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先进光子与光电子材料;低维、纳米电子信息材料;先进传感、光电子、电子器件与芯片;先进电子材料计算与设计。该团队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现有设备总值2.2亿元,包括电子信息材料制备关键装置MOCVDMBELPCVDPECVDALDPVD、磁控溅射台等,半导体工艺线,传感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线,材料结构和特性表征装置。团队依托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同行学者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合作,具有比较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卢革宇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电子、光电子、传感器件与芯片所需要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等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传感与探测材料;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先进光子与光电子材料;低维、纳米电子信息材料;先进传感、光电子、电子器件与芯片;先进电子材料计算与设计

团队联系人:卢革宇教授lugy@jlu.edu.cn

科研团队9: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二氧化碳储存团队

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二氧化碳储存团队致力于建立天然气和地热等能源的形成理论,并研发其勘探方法与技术,包括深水深层天然气勘探与预测、地热资源勘探与评价,为低碳-清洁能源的发现提高理论与技术支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发展二氧化碳和氢气地质存储机理与技术,包括地质体二氧化碳和氢气储存潜力评价、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发、二氧化碳和氢气地质储存风险评估等,解决二氧化碳和氢气埋藏地质问题,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服务。

单玄龙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招聘学科领域: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深层与深水复杂储层天然气成储机理、深部地质结构与地热资源勘探、二氧化碳和氢气储存

团队联系人:单玄龙教授shanxl@jlu.edu.cn

二、招聘岗位及基本任职条件

申报人除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品行,身体健康,具有博士学位等条件外,各层次岗位申报人还应具备以下相应基本资格条件。

(一)领军人才

1.对学科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构想,在国内外学术前沿领域已取得同行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享有突出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可对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2.申报人应为国家级海外引进领军人才,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海外顶尖大学终身教授或副教授,或学术水平相当者。

3.原则上候选人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二)青年拔尖人才

1.在国内外学术前沿领域从事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已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可对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具有推动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2.申报人应为国家级海外引进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外知名大学副教授、助理教授,或学术水平相当者。

3.原则上申报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三)准聘长聘职位

1.长聘教授

申报人原则上应达到世界高水平大学或相应学科长聘教授聘任资格条件,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长聘副教授

申报人原则上应达到世界高水平大学或相应学科长聘副教授聘任资格条件,年龄不超过45周岁。

3.准聘教授

申报人应不低于学校“匡亚明/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B岗学术科研水平,同时应接近或达到对标大学相应学科准聘教授聘任条件。原则上应具有两年以上博士后工作经历,或者两年以上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45周岁。

4.准聘副教授

申报人应不低于学校“匡亚明/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学术科研水平,同时应接近或达到对标大学相应学科准聘副教授聘任条件,原则上申报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

5.助理教授

申报人应不低于学校“匡亚明/唐敖庆学者”青年学者学术科研水平,同时应接近或达到对标大学相应学科助理教授聘任条件,原则上申报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四)鼎新学者

1.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已取得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已初步选定科研团队或课题组,研究方向处于科技前沿、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3.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4.年龄不超过35周岁。

详见实验室网站通知:https://icfs.jlu.edu.cn/info/1008/3120.htm

三、岗位待遇

1.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生活补贴。

2.充足的科研启动支持经费。

3.充足的办公和实验室用房。

4.拎包入佳、交通便利的人才周转房

5.单列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6.高品质的幼教、小教及中学教育资源。

7.三甲附属医院体检、医疗健康服务。

实验室将在学校岗位待遇的基础上,配套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支持海内外人才向上一层次跃升!

同时,也诚挚欢迎海内外人才依托实验室团队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

欢迎垂询交流。

实验室网址:https://icfs.jlu.edu.cn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石磊

电话:0431-85166853

邮箱:icfs@jlu.edu.cn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icfs.jlu.edu.cn/info/1008/3130.htm

公告热度

解锁详细分析
该公告在同类公告中的热度为 *** ,目前已有 *** 对其非常感兴趣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双一流院校 ·公立(国有)

求职安全提示

求职过程中如遇到招聘单位有收费、指定医院体检等行为,请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请查看 重要风险提示

部分公告与职位内容由本站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请查看 本站责任声明

收藏 公告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