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观点热议> 减负行动3.0,“青椒福音”or“纸上画饼”?

减负行动3.0,“青椒福音”or“纸上画饼”?

2022-09-28阅读量:16
【摘要】目前,青年科研人员普遍面临科研任务重、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其成长成才的速度,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为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减负行动3.0),从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共五个方面为科研人员“减负”。


· 壹 ·

政策出台的背景


青年科研人员掌握最新技术,了解学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做好身份转变,尽快成长为本领域专家和学术领军人才,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鼓励支持引导。


目前,青年科研人员普遍面临科研任务重、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其成长成才的速度,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项针对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抑郁情绪,一半以上存在焦虑症状,甚至有6.4%的科技工作者属于高风险人群。由于长期伏案,青年科研人员是高血压、关节炎、颈椎和椎间盘疾病的高发人群。如果需要赶基金、赶论文,很有可能因为熬夜而面临睡眠不足等问题,长此以往将对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一位又一位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连离世,2020年6月4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主任、副教授谢铮去世,终年41岁,2022年8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程多闻副教授去世,终年34岁……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例都在呼唤为青年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 贰 ·

政策出台的原因


01.直接原因:工作负担沉重


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着科研任务和行政任务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实验学科而言,普遍存在耗时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需要多次反复尝试。


除了做实验,发表一篇论文还需要完成撰写、润色、投稿、修改、校对等若干个环节,涉及的工作量非常之大,一般需要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为了积累科研成果,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一方面,青年科研人员在入职之初还需要承担大量与科研教学无关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如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


此外,高校不可避免地存在材料申报、会议接待等任务需要青年教师来完成,部分高校甚至安排青年教师从事党建、财务、外事等工作,这些工作本该由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由于人员流动性较高所以经常出现“缺位”的情况,最终这部分工作又落在了青年科研人员的身上。



02.根本原因:成长发展受限


在“非升即走”的制度背景下,部分高校为了争取更好的学科排名,不断地对青年科研人员施加压力,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朝令夕改”,随意提高留用门槛,部分高校甚至“一年一改”,不断新增考核要求。


在频繁变动的考核标准下,青年科研人员为了获得续聘的机会,不得不申请更多的项目、发更多的论文,以求在激烈的“晋升锦标赛”中战胜其他同事。考核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科研内卷”加剧了青年科研人员的负担,并且青年科研人员需要长期面对这种压力,直到获得长期固定编制。


此外,青年科研人员的上升通道较为狭窄。受到编制和职称的限制,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职称和职务晋升均较为困难。二级学院单位的高级职称的数量相对较为有限,很多学院一年只有1-2个晋升名额,且存在“论资排辈”等因素,由此导致青年教师晋升职称晋升排队时间较长节奏较慢。


此外,在申请课题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时,“讲师”的身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青年科研人员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人文社科专业来说,这一问题更加严峻。


· 叁 ·

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主要涉及“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共五个方面的改革,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01.在“挑大梁”方面


由青年科研人员牵头挂帅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工作、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项目等重大研究工作。这些项目主要针对理工科类青年科研人员,人文社科类“挑大梁”的机会仍然较为有限,可能出现不同学科青年人才发展不一致的问题。


且现有政策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界“拉帮结派”的问题,甚至青年科研人员有可能为了争取项目而钻营,从而导致“近亲繁殖”现象更为严重。


02.在“增机会”方面


提高对青年科研人员项目申请的资助力度和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为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其中弹性工作制、建设母婴室、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女性青年科研人员的生活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加剧就业市场对女性博士的歧视现象,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雇佣男性。


此外,提高资助比例需要同步增加总体预算金额,但资金来源是一个重要问题,例如2022年的国家自然青年基金甚至较2021年减少了2.2亿元。在不追加预算的情况下,势必将导致平均资助额度的下降。



03.在“减考核”方面


推动科研单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减少考核频次,简化、淡化平时考核,在考核时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贡献,避免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这样的做法给予了青年科研人员更多样的选择,但并未在实质上缓解“非升即走”的压力。


政策中提出的履行岗位职责、参与的科研工作、成果转化成效等指标的评价主观性较强,难以公平地进行评价。例如部分高校研究者为了获得领导批示,有可能产生寻租行为,从而滋生学术腐败问题。


04.在“保时间”方面


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列席接待性会议。由于4/5的标准难以测量和统计,且缺乏专门有效的监管措施,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大概率会沦为形式。


此外,“不要求”的表述也相对较为模糊,个别高校尽管原则上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酬接待活动,但将其作为显性或隐形考核指标,青年科研人员只能选择被迫参加。


05.在“强身心”方面


推动科研单位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开展“每天运动1小时”活动,积极配备相应的活动场地和条件。在现实中青年科研人员一方面迫于“非升即走”的压力不愿意抽出时间锻炼,另一方面如果硬性要求“每天运动1小时”,有可能推动其成为青年科研人员新的绩效考核指标,出现青年科研人员“加班加点”锻炼身体的现象。锻炼身体要讲究循序渐进,如果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剧烈运动,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总之,《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统筹性的指导意见,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细则和操作办法,且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这些政策在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甚至产生一定的执行偏差。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体现了国家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关心和关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工作压力和身心健康等问题,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我国“非升即走”制度的不完善。


事实上,我国高校非升即走借鉴于国外的Tenure-Track制度,但国外大部分候选人都能通过考核,且在此期间学校会提供相应的职业辅导和咨询以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尽可能地留下。但我国由于博士数量较多,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加剧了这一现象,想要获得固定编制必然需要和其他候选人竞争。在“双一流”排名的重压下,高校为了多出快出成果,必然将压力转移到青年科研人员身上。


诚然,非升即走激发了高校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学术科研水平,但也不可否认造成了科研工作者为了通过考核而产生的短视甚至是造假行为。想要破解青年人才之困,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改革目前的“非升即走”体制机制,国家相关部门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 新华社.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EB/OL]. [2022-08-08].http://www.gov.cn/xinwen/202208/08/content_5704609.htm.

[2]华声在线. “非升即走”压力大 如何让高校“青椒”不再“青焦”[EB/OL]. [2022-08-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123599158130308&wfr=spider&for=pc.

[3]文汇报 . 科研人员压力山大?今年以来多位中青年专家教授“英年早逝”[EB/OL]. [2020-06-27].https://www.163.com/dy/article/FG4MGPG905506BEH.html.

[4]界面新闻. 1/4抑郁,1/2焦虑,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出炉[EB/OL]. [2021-04-2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700360001119556&wfr=spider&for=pc.

[5]环球网. 外部环境压力大、起步太难,如何为青年科研人员心理减负?[EB/OL]. [2021-04-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513896580305989&wfr=spider&for=pc.

[6]知乎. 谈谈美国商学院的“非升即走”[EB/OL]. [2021-06-08].https://zhuanlan.zhihu.com/p/37875366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