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职场分享> 建在县城里的高校,值得去吗?

建在县城里的高校,值得去吗?

2024-05-08阅读量:245
【摘要】省会不好吗,高校为什么要去小县城?高校去了小县城,硕博人才还值得去吗?


这两年有个现象——不仅高学历人才纷纷离开省会,下沉到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发展;就连高校自己也在纷纷转移阵地,搬去县城里造新大学。


- 4月16日,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新校区在孝感市大悟县开工建设。

- 4月23日,武汉轻工大学主持座谈会与相关领导交流临空校区的建设合作事宜。


除了湖北省的高校以外,其他省份也有此类动作。比如安徽省的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公办)、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徽商职业学院(公办)三所省会职业院校新校区落户庐江县。


那么问题来了,省会不好吗,高校为什么要去小县城?高校去了小县城,硕博人才还值得去吗?



高校下沉去县城,是为了向上发展?


01.办学规模扩大化


某些学校在原本的省会只有一亩三分地,学校想要往上走,比如高职升成职业本科,本科申请硕士点等,师生数量必须提高,再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硕博比例等。由于省会的地价太贵,于是高校就把目光放到了离省会相近的小城市甚至是县城。


02.高校生源合并化


部分高校在省会偏处一隅,存在感不强。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未来都会遇到有没有足够生源的问题。


多所高校加入新城市的大学城产业园规划,是为了应对未来如果生源不济,还有就近合并的选择(类似当下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官方举措,实际上是一种优化教育资源的方式)。


03.城市发展的需要


对于小城市来说,高校愿意搬迁,一是给小县城带来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师生,提升整体教育水平,还能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当地就业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


这些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高校主体(非特指新校区)的招聘需求也能够看到一些新的机会。比如部分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岗仍然是硕士可报,行政岗甚至本科就行。


以上图源:《武汉工贸职业学院2024年招聘公告》


某些公办院校的部分专业,专任教师也是硕士可报。


信息来源:湖北省人社厅官网


还有一些四五线城市的老牌公办高校,至今仍招硕士。


求职县城里的高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省会留不下,县城有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一些想要求职高校的硕博人才来说,“省会城市偏远郊区的大学,和四五线城市县城里的大学。二者应该怎么选?”


虽然明面上只是选城市的区别,内里不一样的地方多了去了。


首先,关于高校本身。要明确自己即将入职的是本身就在县城里办学多年的高校,还是去一所主体在省会的高校县城新校区。


前者相对后者,办学会更加稳定;后者相对前者,规划有“画饼”风险,同样也会有更多“开荒”的机遇。那么对于人才来说,分辨高校是不是真的“搬了新家”,要看新家里有多少“值钱家当”。


2023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成立。其校区的专业都是新兴热门专业,主要围绕着人工智能和功能材料等学科而建立。(新兴学院四个,新型研究院九个,研究中心三个,全部都同主校区协同发展)。


当然,苏州可不是小县城,但我们可以借鉴一下高校开辟异地校区的成功经验。比如新校区专业学院的设置是否科学、新兴、有发展前景,以及相关配套研究设施是否到位等。



再说说很多人关心的待遇问题。


不要过高期待,大学老师在县城的高校里当高收入群体。有的高校虽然是“公办本科”,是多年“省重点”,但地处某北方偏远城市,财政预算不高,城市经济发展也落后。


官方盖章的五线小县城,其教师待遇也是全国倒数,随便一个东部沿海的高校教师月薪就是这边的三四倍……


虽然人事处说“只要你来,就落实教师编制”,一细问认识的学校老师,在编老师每个月到手仅三千多元,如果没有编制,估计人都留不下。


△某五线城市公办高校在编教师每月到手仅3500元


有人劝说,大学老师工作清闲,工资不多,也可以发展下副业……但事实是所在城市也没有合适的副业能做,就现在高校年年改革评估的大环境,大学老师也很难再保证一直清闲。


钱的问题说完了,再说下异地编制。


一位本科211硕士985的朋友表示,自己也是因为专业冷门,面了好几所院校,才拿到了一所省会城市公办大专的offer,而且没有编制。此时,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县城公办高校,给自己抛来了带编制的教师岗……


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除了担忧人生地不熟以外,更多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某上岸异地县城编制的大专老师


1、编制的不确定


虽然高校承诺入职就给编,但如今高校改革,提供的编制也是到岗不到人的员额编,只要不是实名编制,也可能有不续聘的风险。


2、异地的不适应


异地也分距离近和距离远的,比如离家近的,开车一小时以内,工作日是自己的时间,周末就可以回家团圆;但离家一两千公里的朋友就没有这种幸福感了。随着物理距离的增加,身边接触的人的口音也从“勉强可听”到“完全听不懂”。


一位去了外省县城里的高校朋友说过:“去之前,我以为大学里的工作语言统一都是普通话,去了县城里的高校我才知道,你对学生讲普通话,领导同事对你说本地话,融入不了就渐渐被本地同事边缘化。”


在小县城待久了,就越来越理解人际关系里的“近亲繁殖“是什么意思。


此外,还有因为小城市财政收入不稳定,自己的补贴收入也不持久、试用期离职也困难需要支付赔偿等问题。



结语


“小县城值不值得去?”还要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只考虑高校因素也不够。


为什么放着省会的公办高校不去,要去县城的高校呢?很多硕博表示自己也是无奈之举。省会的公办高校,本科都是博士才能进,专科院校现在也是人挤人,编制更是竞争激烈。


对于高校来说,县城里办大学,初期的师生来源也会遇到困难,部分高校的人才门槛才会因此放宽,这对普通硕博来说也是一种机遇。


小县城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生活成本也低,许多经济条件不错的老师刚入职就能在附近买下商品房;也有大学老师表示县城虽然小,物价却不低,高校不提供教师住所,自己还要负担额外房租,经济条件一般的老师很难坚持下去……


看过这样一句话,很适合当下的求职现状:“你可以不去大城市,但不要想都不想就轻易回县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