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外优青即将启动,诚邀全球人才依托我校申报,我们将为您搭建一流的科研平台、提供一流的人才服务和给予一流的人才待遇。
一、项目介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申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4.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5.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以上条件参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最终以2024年指南为准。
三、配套待遇
依托我校申报并入选海外优青后,除享受国家给予相应资助外,还可享受以下政策支持:
1.职业保障:直接聘为教授,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保障研究生招生名额,同时办理事业编制内工作;
2.薪酬保障:给予薪酬待遇90万元/年,缴纳社保、公积金,享受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
3.科研保障:给予3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配备独立的办公、实验用房(不低于150平方米),支持组建稳定的科研团队和配备科研助手;
4.住房保障:给予200万元的住房补贴,购房前提供校内过渡房;
5.服务保障:提供1对1的人才服务专员,安置配偶事业编制内工作,子女就读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协助办理子女就读贵阳市其他优质学校。
★对依托我校申报但未入选海外优青的人才,可按“一人一议一策”引进,引进待遇面议★
四、服务热线(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1.政策咨询:贵州师范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田老师
电话:0851-83227076
18685137619
邮箱:rsc@gznu.edu.cn
2.项目咨询:贵州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
联系人:邓老师
电话:0851-83227118
13984198475
邮箱:3346964741@qq.com
五、学校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先后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入选“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高校。
01师资队伍
现有花溪、白云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780余亩。设有25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万人,教职工262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35人,师资中有教授337人、副教授651人,有相关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教育部“某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90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230余人次。
02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77个本科招生专业,56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7门省级“金课”。
03教学资源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国家级基地10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9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4个。
04开放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办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设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音乐学专业。
学校历经八十余年奋进历程,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O_cY0DnwoPubauLe8r2GA
附件/来源打开异常提示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来源链接打开异常:若文中“来源链接XXX”无法正常打开,属内容来源网站异常情况,本平台无法监控处理,如有需求,可持续关注相应链接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