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学校介绍SCUT Introduction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承百年文脉、海纳百川,高起点出发,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堪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得改革风气之先,勇立潮头,创新发展,成为“南方工科院校的一面旗帜”;学校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最早全面进入国际四大排行榜前500强的14所内地高校之一,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首次跻身前150强。
广州国际校区是华南理工大学继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之后成立的第三个校区。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国际创新城南岸核心区,占地约1700亩。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四方共建协议,校园已全面投入使用。2018年9月开始招收研究生,2019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学生毕业质量获得各方高度认可,已构建“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校区内人才公寓临水而居、环境优雅;区域领先、双语特色的附属小学、幼儿园已开学,校区内配有专业医疗保障力量。
校区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设立若干个新工科学院及跨学科研究机构,超前布局一批颠覆性技术攻关相关学科,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校区采取“以我为主、国际协同”的办学机制,与国(境)外著名高校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已初步形成一支大师引领、青年才俊辈出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正在建设成为“理工特色 世界一流 面向未来”的在地国际化校区。
02学院介绍School Introduction
应时而生已不凡 勇立潮头势更坚
1958年华南理工大学创办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全国最早成立该专业的十所工科院校之一。经过65年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相关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获批教育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筹建)。微电子学院于2018年成立,是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首批建设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于2021年成立。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世界发展的引擎,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在集成电路领域形成创新能力和人才集聚优势,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国家战略布局,顺应行业技术需求,培育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学院应运而生。2019年,微电子学院入选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3年,学校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海外英才多延揽 科研骨干齐云集
依托国际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师资力量,学院已汇聚了一支年轻化、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团队,包括多名来自Intel、Apple、MIT等国际集成电路顶级企业和高校的众多高层次人才,新进教师100%拥有海外经历。与此同时,学院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条,聘请龙头企业的高端人才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打造学术与工程兼备的强大师资。
学院学科专业分布多元,基础与应用研究齐全,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整机”的专业全链条。目前正聚焦宽带通信芯片、计算和人工智能芯片、低功耗物联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芯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新型量子器件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和芯片研制,以及在通信、雷达、物联网、人工智能、医学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系统研究。
科研平台有实力 助力发展有底气
学院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智能通感融合芯片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学院已着手搭建微纳电子制造平台、射频芯片测试平台、模拟芯片测试平台、微纳器件测试平台、数字芯片测试平台、芯片仿真工具平台、微系统组装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并正建设近1000平方米的微纳电子工艺洁净实验室。
多管齐下重学研 致力创新育英才
学院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注重专业基础教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等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整合海内外优秀师资,邀请海外大师授课,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学院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保障。
学院本硕博专业学科齐备,本科招生专业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同时学院拥有“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100%,读研、出国深造比例超过70%,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比例超过30%,普遍受到行业龙头企业好评与重用。
地处粤港澳湾区 学研产用优势显
依托地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学院致力于与中兴、广州粤芯半导体、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和研究所合作,在开展前沿学术研究的同时,深度对接企业需求,在集成电路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并积极推进技术转化,实现“学研产用”的深度融合。同时,实行学企双导师制,加强理论与应用的综合能力培养,深度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结合美国硅谷模式,与技术驱动型的微电子创业公司蜂巢式协同创新,构建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大湾区人才培养、创新企业孵化的摇篮。
03招聘岗位及待遇 Positions and Benefits
1)招聘岗位—教研岗位
01▪准聘岗位 / 副教授、教授
1.具有博士学位;
2.应聘者学术水平和资历应达到担任国际知名高校助理教授或副教授职务的相应标准;
3.承诺申请通过后全职来校工作,预聘期6年;其中首聘期3年,可续聘3年。
02▪长聘岗位 / 教授
1.应聘者应在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或具备相当的学术水平;
2.承诺申请通过后全职来校工作。
2)招聘岗位—博士后岗位
1.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守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及有关规定;
3.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4.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5.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国际化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全职在校区工作。
(1)待遇福利—教研岗位
▪工作条件
1. 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具有“教授或特聘研究员”学术头衔;准聘副教授具有“副教授或特聘研究员”学术头衔;
2. 提供充足的科研场地;
3. 根据学科差异,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
4. 可聘为研究生导师,保障硕士、博士招生指标;
5. 支持招收博士后;
6. 推荐申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各项人才政策。
▪生活条件
1. 事业编制,参照国际大学相应职位,提供有竞争力的协议薪酬。对于已获得国际知名大学教职职位的申请人,薪酬按“一事一议”议定;
2. 对于海外优秀人才,
3. 可提供媲美深港澳高校的薪酬待遇
4. 准聘副教授按照副教授标准、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按照教授标准缴纳社保、公积金,校区配套校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5. 提供校区教师公寓长期租住;
6.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相关政策,符合条件者可获得相应的资金资助;
7. 为子女提供华工附属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校区配备幼儿园、小学;
8. 协助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和广州市人才绿卡,可实现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14项人才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贷款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2)待遇福利—博士后岗位
▪科研条件
1. 高水平国际化的优质导师;
2. 前沿交叉的高端科研平台;
3. 可自主支配的20万元科研经费、充分自主的学术和科研空间;
4. 优厚的个人待遇和舒心的生活环境。
▪薪酬待遇
1. 薪酬:博士后税前年薪27万元起上不封顶;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海外青年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等博士后人才项目的税前年薪可至47万元;学校另外缴纳单位社保。
2. 安居:提供校区租住公寓,无租房分配时发放租房补贴。
3. 子女入学:为博士后子女提供附属中、小、幼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4. 医疗:享受学校公费医疗等福利待遇。
5. 人才绿卡:可按广东省、广州市人才政策办理相关人才绿卡,享受社会保险等人才公共服务,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3)▪其他政策
进站满18个月至出站后1年内,按学校规定评定高级职称,未来起点更高;
出站后可申请学校教学科研等各系列岗位留校工作;
出站留粤工作的,享受20万元至50万元安家费(出站与广东省单位签订3年劳动合同,获广东省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广东省有安家费40万元,其他享受新单位所在地政府安家费20万元至50万元)。
04岗位申请方式
申请教职岗位的请将个人简历和业绩证明等材料发至联系人邮箱。
申请博士后岗位的请将个人简历提交至联系人邮箱,或直接与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团队联系。
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 020-81181623
邮箱:yingyuan365@scut.edu.cn
学院官网:http://www2.scut.edu.cn/microelectronics/
科研团队见http://www2.scut.edu.cn/microelectronics/bd/list.htm或扫下方二维码查看
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oWf_lAbmwdjve560x9ciQ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微信号:bshjob)。
附件/来源打开异常提示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来源链接打开异常:若文中“来源链接XXX”无法正常打开,属内容来源网站异常情况,本平台无法监控处理,如有需求,可持续关注相应链接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