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为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具有“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双甲级资质。主要承担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自然资源资产分等定级和统计核算、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政策研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职责,承担资质业务范围内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心秉承“守正出新,笃行致远”的精神,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以接轨全球的科研合作为动力,践行新职责、新使命,用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打造立足于湖北本土、为社会提供智囊服务的公益型研究机构。
2015年获人社部及全国博管会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武汉市首家获批建站的事业单位。2017年,联合国人居署授予中心“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培训基地”。2018年成为中国土地学会城市土地分会主任城市单位。中心与多所行业内双一流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平台。
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秉承制度创新、思路创新,以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为己任,与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博士后7人,5人获各级博士后资助,其中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资助4人。
根据中心科研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不良经历;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具有强烈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富有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精神,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4.外籍博士需具备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
5.专业要求见具体研究课题。
二、在站工作时间
博士后科研人员进站工作期限原则上为两年。
三、研究课题
1.人口研究:特别关注人口与住房、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所需专业:社会学、城乡规划学、理论经济学。
2.产业研究:特别关注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产业经济、工业用地转型实施路径、城市更新与产业功能提升。
所需专业: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3.土地方面:特别关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价值研究。
所需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区域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地理。
4.城市双修方面研究:特别关注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策略研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评估及管理研究。
所需专业:城乡规划学、生态学。
5.城市治理:特别关注健康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社区治理。
所需专业:城乡规划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6.大数据及城市仿真研究:特别关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城市规划人工智能生成系统、城市控规量化评估研究、居民通勤距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所需专业: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四、相关福利待遇
中心将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优厚的科研及生活条件,博士后年薪约25万。鼓励支持在站期间申报各类博士后基金和专项资助,对博士后获批各级资助经费者给予相应奖励。另博士后还享有武汉市人社局资助的每月3000元博士后津贴及出站后20万元的安家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资助政策参见武汉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五、招收办法
(一)招收原则: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用。
(二)有意申请者,请向本站提交下列材料进行初审:
1.个人中文简历电子版。
2.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
3.博士论文及学术科研成果扫描件。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
(三)招收流程:
1.申请人向本工作站提交初审材料。
2.本站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参加中心面试,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3.通过面试者,本站将通知进站并按规定办理进站手续。
4.经批准进站的申请人须在规定的时间到本站报到进站,无特殊情况不按时报到者,按自动退站处理。
六、联系方式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预审材料提交至:postphd@wlsp.org.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联系电话:027-827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