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实验室(可点击查看详情) | 招聘岗位 | 研究方向 | 学科方向 | 投递邮箱 |
1 | 自身免疫性肾脏病课题组 | 博士后-自身免疫性肾脏病课题组 | 1.从新基因及致病变异的挖掘及功能验证出发,进行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的遗传背景研究; 2.基于多组学技术,进行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机制研究,特别是B细胞的免疫发病机制; 3.法布雷病、早衰症等罕见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生物制剂治疗探索。
| 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方向 | maojh88@zju.edu.cn |
2 | 生万强课题组 | 博士后-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机制与重塑 | 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机制与重塑
| 免疫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 | wanqiang_sheng@zju.edu.cn
|
3 | 博士后-T细胞耗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T细胞耗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免疫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 |
4 | 盛欣课题组 | 博士后(实验生物学) | 致力于通过采用贝叶斯共定位分析、孟德尔随机化等多组学整合分析算法并自行研发算法来理解究竟在肾脏的何种细胞中何种致病基因发挥着重要致病作用。 | 基因组学、生物学或肾脏病学等相关领域 | shengxin@zju.edu.cn |
5 | 博士后(生物信息学) | 生物信息学、数理统计、计算机、生物医学或统计相关领域 |
6 | 莫玮课题组 | 特聘研究员/博士后-莫玮课题组 | 实验室研究非感染条件下炎症和死亡信号的感应机制。之前的工作发现了基因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转录产生ds RNA是非经典程序性坏死的死亡信号(Nature,2020;Molecular Cell,2020),阐明了小胶质细胞对Ab淀粉样斑块硬度感应机制(Neuron,2023),相关研究成果有望为一些重大疾病提供新的病因和潜在靶点。目前我们的工作紧扣自身Z构象核酸的感知与免疫这个主题。Z构象核酸是左旋构象核酸,高能且极不稳定,在健康稳态下几乎不可见。我们研究Z构象核酸在重要病理胁迫下的产生和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疾病发生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在①神经退行性疾病②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③肿瘤免疫治疗方向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与临床紧密合作,为这些目前尚不可治愈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 神经、免疫、细胞或生化 | weimo@zju.edu.cn |
7 | 高洋课题组 | 博士后-高洋课题组 | 高洋课题组主要研究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结构功能与药物作用机理。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 | gaoyang7@zju.edu.cn |
8 | 傅旭东课题组 | 博士后/副研究员-实验生物学方向 |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1.全能性的建立与调控,以及利用相关调控机制建立体外全能性干细胞系和研发全能性再生医学。2.成体干细胞的衰老以及相应抗衰老方法研发。主演研究手段包括:1,利用转录组,表观组,以及代谢组等在内多组学大数据进行交叉分析。2.利用第三代测序分析转录与转录后调控。 | 生物医学相关领域 | xudongfu@zju.edu.cn |
9 | 博士后/副研究员-计算生物学方向 | 生物信息、生物医学、计算机、数学、物理或统计相关领域 |
10 | 任俊明课题组 | 博士后-任俊明课题组 |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课题组将主要围绕将合成生物学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等,进而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途径,具体包括: 1.基于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设计,开发用于提高T细胞,NK细胞杀伤力的合成免疫学新技术; 2.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用于增强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3.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寻找T细胞,NK细胞衰竭的调控因子; 4.基于AI和机器学习设计和筛选蛋白质药物,开发全新的免疫疗法。
| 免疫学、血液病学、合成生物学、分子、细胞、结构生物学等相关领域 | renjunming@zju.edu.cn |
11 | 王永成课题组 | 博士后-王永成课题组 | 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转化,2023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X2)等期刊发表了6篇论文。开发出新一代基于随机引物的高通量单细胞全RNA测序平台,适用于活性较差的冻存和FFPE样本,且可以检测单细胞RNA全长序列和非编码RNA,推动了单细胞测序技术走向临床。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实现了微生物单细胞测序,这为研究细菌耐药、微生物组和细菌宿主相互作用等提供了新的工具。 | 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化学材料或工程类相关领域 | yongcheng@zju.edu.cn |
12 | 黄河团队&启函生物杨璐菡团队 | 企业博士后-黄河团队&启函生物杨璐菡团队 | 1.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致力于新型和通用型CAR-T的研究、CAR-T与靶向药物联用和CAR-T治疗后的复发机制研究。 2.干细胞基础及应用研究:致力于造血干细胞体外分化及扩增,多能干细胞向T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功能血细胞分化及血液单细胞图谱的研究。 3.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关注移植后复发、GVHD等并发症的机制研究。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再生医学、免疫学、肿瘤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 | lixia2015@zju.edu.cn careers@qihanbio.com |
13 | 许正平课题组 | 博士后-许正平课题组 |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精准诊治研究,创新鉴定了两个维持肠道稳态的新调控因子,揭示了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机制;当前,正在一方面系统发现与肠道稳态维持相关的新分子新机制,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分子与治疗靶点;未来,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肠道疾病诊治与肠道健康促进的新方案新产品。 | 生物或医学相关专业 | jhsheng@zju.edu.cn |
14 | 疑难未诊断疾病领域 | 研究人才-疑难未诊断疾病领域 | 疑难未诊断疾病领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志红担任首席科学家,拥有一支以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中坚、优秀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科研团队。 团队建立了多组学检测与分析、细胞图谱、细胞工程、分子筛选、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体系和平台,并有浙江大学强大的医疗体系和国家级临床研究平台作为依托。 团队在致病基因解析、细胞图谱技术、新型治疗技术开发及转化等领域成绩突显,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团队在疑难未诊断疾病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建立线上疑难未诊断疾病和罕见病注册系统,目前登记了1万多个疑难未诊断疾病病人,包括100多种罕见病。建立了疑难未诊断疾病iPSC细胞库,包括神经、血液、肌肉、肾脏单基因疾病与多基因疾病的数十株疑难未诊断疾病与罕见病细胞系。这些细胞库资源将对未来研究疾病机制和基因细胞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良渚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中心与浙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成立了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儿童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和生殖遗传中心。
| 重点招聘方向 (一)医学遗传学与基因诊断 医学遗传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免疫遗传学研究。特别欢迎持有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BMGG)认证的临床分子遗传或临床细胞遗传执业医师执照(DABMGG)的研究者及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院专家委员(FACMG)加盟。 (二)单细胞图谱与疾病分型 单细胞测序、原位测序、单细胞多组学分析等。 (三)计算生物学/结构生物学 基因组变异的分析解读、疾病遗传规律的探究、蛋白质结构预测、医学人工智能等。 (四)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与载体递送、AAV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五)干细胞与类器官 多功能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干细胞治疗、类器官构建等。 (六)分子筛选与合成 人工智能辅助分子筛选、有机合成、分子设计与合成、结构生物学等。 (七)淋巴系统与疾病 鉴定包括成体细胞在内的泛淋巴系统,揭示其功能机制和调控网络,绘制疾病图谱等。特别欢迎基于泛淋巴系统的重大疑难疾病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人才加盟。
| liangzhu@zju.edu.cn |
15 | 医学中心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cryo-ET)领域 | 独立研究员(PI)-cryo-ET方向 | 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cryo-ET)领域 | 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cryo-ET)领域 | liangzhu@zju.edu.cn |
16 | 医学中心血液与免疫领域 | 研究人才-血液与免疫领域 | (一)新型细胞免疫治疗基础与转化研究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与基础研究 (三)干细胞基础研究及转化 (四)血液病精准诊疗 (五)免疫疾病发生机制及干预。
| 血液与免疫领域 | liangzhu@zju.edu.cn;linyu517@126.com |
17 | 医学中心重大精神疾病领域 | 研究人才-重大精神疾病领域 | 重大精神疾病的机制机理解析、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技术研发及应用、新型治疗技术开发及转化等领域 | (一)重大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二)重大精神疾病的病理学 (三)重大精神疾病的神经调控技术和诊治研究 | jieyingfu@zju.edu.cn brains@zju.edu.cn(抄送邮箱) |
18 | 柳华课题组 | 博士后-柳华课题组 | / | 生物学或生物技术专业 | liuhua@zju.edu.cn |
19 | 技术员-柳华课题组 | 生物学、医学或生物技术专业 |
20 | 任俊明课题组 | 博士后-任俊明课题组 | 课题组已取得的主要进展:基于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手段,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和免疫学新技术的开发及以蛋白质工程为核心的免疫受体工程化改造研究在包括肿瘤免疫治疗的精准医学前沿领域的应用。 | 免疫学、血液病学、合成生物学、分子、细胞、结构生物学等相关领域 | renjunming@zju.edu.cn |
21 | 医学中心 | mRNA递送方向人才 | mRNA治疗技术 | 药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 liangzhu@zju.edu.cn |
22 | 沈宁课题组 | 博士后-计算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 1、通过整合大规模基因组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进行计算生物分析与算法开发,研究不同疾病中基因组表达调控的生物机制,针对癌症及其他疾病进行药物靶点预测、筛选,以及进行精准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与预测。2、针对罕见遗传病等疾病开展AI引导下设计的生物大分子、小分子治疗方法的药物研发。3、开发基于计算生物学的疾病诊断方法以及对未诊断遗传病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分析。 | 生物信息、生物医学、计算机、数学、物理或统计相关领域 | shenningzju@zju.edu.cn |
23 | 博士后-实验生物 | 生物医学相关领域 |
24 | 斯科课题组 | 博士后-生物学方向 | 斯科课题组主要研究神经光子学,包括脑功能信息的获取、脑功能精准光学调控(非侵入精准光遗传学等)、神经环路解析和医学人工智能。 | 神经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 | kesi@zju.edu.cn 583573346@qq.com(抄送邮箱) |
25 | 博士后-光学工程方向 | 光学、物理、生仪、材料、控制、电子、信息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26 | 师扬课题组 | 博士后-师扬课题组 | 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转化,以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学等手段,探究真实临床环境下淀粉样纤维的聚集机制,同时进行PET小分子探针及治疗性药物的开发。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生物学或其他相关专业 | yshi22@zju.edu.cn |
27 | 陈家明团队 | 博士后-陈家明团队 | 开展细胞死亡与免疫炎症方向研究 | 免疫学、病毒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结构生物学 | fkmchan@zju.edu.cn |
28 | “百人计划”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
29 | 刘楠研究组 | 良渚“百人计划”博士后 | 刘楠实验室的研究将继续以血液发育及疾病为模型,通过多学科手段,解析正常发育及疾病状态下的表观遗传及转录调控机制。 | 生物学 | liun@z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