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创新实验室(全称: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是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同举办的二类事业单位。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高技术产业化为己任,布局高效能源存储、低碳能源系统、未来显示技术、石墨烯等先进材料、仪器装备网络、能源政策智库等研发方向。实验室吸引聚集入驻人员1000余人,包括由国内外高端科技研发人才、稀缺性技术人才、资深产业化人才、行政综合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全链条人才队伍331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0余人,全职引进半导体、氢能、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人才团队30余人,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核心骨干220余人。此外,参与科技项目的博士后50余人,硕博研究生700余人,形成上千多人的人才规模,力争建成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创新资源,打造能源材料领域的“科技加速器”和“产业发动机”,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能源材料国家级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现诚邀青年人才加盟!
一、招收条件
1.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学风,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台港澳地区人员应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外籍人员应对华友好,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干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部事务。
2.已获得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应在35周岁(含)以下。
3.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优秀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研究背景和研究计划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的博士生。
二、博士后招聘需求
项目团队
|
招聘方向
|
招聘人数
|
项目负责人/团队导师
|
氢能和燃料电池项目群
|
燃料电池工况表征方法
|
1
|
周志有
|
催化剂与膜电极制备技术开发方向
|
1
|
碱性电解水制氢膜电极产业化应用
|
若干
|
高小平
|
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材料产业化应用
|
若干
|
生物质能源、先进碳材料及其储能技术方向
|
1
|
郑志锋
|
高效制氢技术方向
|
1-2
|
周伟
|
氢燃料电池技术方向
|
1-2
|
电解水催化剂的生产放大工艺方向
|
1
|
陶华冰
|
电解水膜电极制备与放大方向
|
1
|
1.离子膜与膜电极制备方向
2.化工机械与数控方向
|
2
|
张秋根
|
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群
|
抗氧化高导电铜浆的产业化应用
|
1
|
郑南峰、吴炳辉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试平台与示范
|
1
|
李静、吴炳辉、尹君
|
与健康医疗相关的远红外材料技术
|
1
|
单士君、吴炳辉
|
石墨烯基高导热膜的研发及产业化
|
1
|
张学骜
|
功能高分子材料项目组
|
1.医用高分子材料
2.分子生物学
3.医疗设备
4.医疗设备
5.理论模拟计算
|
若干
|
田华雨
|
仪器装备网络项目群
|
1.科学仪器研发
2.微流控技术领域
3.算法开发、生物信息学分析
4.单细胞测序
5.体外诊断试剂研发
|
若干
|
杨朝勇
|
1.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
2.生物/免疫分析
3.机械设计与制造
4.自动化
5.软件开发
|
若干
|
李剑锋
|
1.海洋探测仪器与装备方向
2.微纳机电系统与微纳传感器方向
3.智能控制电路与软件系统方向
|
1-3
|
薛晨阳
|
原位电镜技术开发、微纳芯片开发及加工、电化学方向
|
2
|
廖洪钢
|
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
|
基于Micro-LED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开展Micro-LED材料外延与芯片制备、Micro-LED巨量转移与检测修复等研究
|
3-5
|
张荣、康俊勇、黄凯、李金钗
|
储能技术研发组
|
储能电池、固体核磁、固态电池
|
2
|
杨勇
|
二次电池项目群
|
钢塑膜产业化应用、导电粘结剂产业化应用、超级电容软包产品制造示范线
|
若干
|
赵金保、方晓亮、张力
|
新能源推进系统,流体力学,飞行器智能化研究
|
2
|
尤延铖
|
半导体关键材料项目群
|
抗反射涂层(ARC)193nm产品线研发,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软件系统的开发
|
若干
|
张爱强、万旭东
|
功能材料项目群
|
超低温磁制冷材料
|
若干
|
龙腊生
|
低碳能源系统
|
催化反应机理、应用量子化学、碳基能源催化
|
若干
|
郑南峰、傅钢、洪文晶、王野
|
支撑和服务平台
|
精密科学仪器和高精度传感器研发、单分子尺度电子器件和能源转换器件研究;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电催化,纳米电化学;电化学原位光谱、电极/电解液表界反应机理研究;材料计算仿真
|
若干
|
洪文晶、任斌、乔羽、程俊
|
智慧能源科学装置项目群
|
1.锂电材料和器件
2.工业控制与人工智能决策算法
3.有机合成
4.能源系统工程和能源战略研究
|
若干
|
洪文晶
|
绿色能源装备项目群
|
船舶清洁燃料生物柴油、绿色拖轮油电混合动力控制与安全评估
|
若干
|
李玩幽、郑志锋、孟超
|
三、博士后培养方式与工作地点
1.培养方式:厦门大学与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后通过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在嘉庚创新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厦门大学与实验室共同管理;
2. 工作地点:福建省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
四、薪酬与福利
●薪酬与福利
1.实验室保障性薪酬:30万元(含租房补贴)。
2.项目/课题绩效:实验室自主立项项目或课题组可选择性支持,该绩效发放标准不低于3万元/年。
3.奖励性支持:实验室奖励性IkkemFellow资助,经评审定级,分一等资助30万元/年,二等资助20万元/年,三等资助10万元/年。
4.外部支持:包括博士后创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
●科研经费
入站后可申请各类项目资助,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福建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的纵向科研项目等。
●发展通道
1.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请助理研究员学术头衔。
2.特别优秀者,可申报嘉庚创新实验室各类人才项目。
●福利与保障
1.缴纳公积金和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可落户厦门市思明区。
2.实验室坐落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校内装备有一流的现代化实验设施,拥有“五星级”图书馆,并设有高尔夫球练习场、棒球场等特色文体场馆。
五、项目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
●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群
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群主要围绕燃料电池新型催化、燃料电池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新型燃料电池、甲醇重整制氢、氢气纯化、绿色电化学制氢、气体扩散层碳纸等方向重点布局,形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基地。
郑南峰,嘉庚实验室项目群责任专家、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聘)。1998年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2007年受聘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表界面化学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功能材料化学性能调控的本质,以推动相关材料在能源、催化、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表界面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到应用的全链条化。已在Science(3篇)、 Nature(2篇)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40余篇,他引22000余次;获30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计划人才工程, 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科学探索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席奖、东京大学化学系Zasshi-kai讲席奖、美国化学会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等国内外奖项。
周志有,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2015年荣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CS Catal., ACS Energy Lett., Electrochem. Commun.和Electrochim. Acta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他引12000多次。
林昌健,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省化学会理事长、核电厂腐蚀与防护专家组组长等职。长期从事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腐蚀与防护,材料电化学等研究。已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50余项,已在Nature、EES、Adv.Mater.、 JACS等刊物发表论文520余篇(被引2万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6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10余项,已有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郑志锋,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学院副院长,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基地主任、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岭产业领军人才、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美国化学会会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活性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生物质能源国家创新联盟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周伟,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10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11-2009.11期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先进制造中心进行联合博士阶段学习。目前担任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系主任、福建省精密制造业技术发开基地主任。长期从事于微纳制造技术、高效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计130余篇,申请专利90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装备预研项目3项、福建省杰青项目等。曾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入选福建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A类等。
陶华冰,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le、 J. Am. Chem. Soc.、Adv. Mater.、ACS Catal.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9篇,在Sci. Ad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 Ed., Nat. Comm.等期刊发表12篇合作论文。研究方向上将化学反应工程与电化学进行交叉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电化学反应工程,研究主要针对高效制氢体系,从反应工程角度深入研究电极动力学及催化剂理性设计策略,并致力于开发新的碳中和氢能源系统。
●太阳能电池与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群
太阳能电池与先进功能材料项目群,围绕“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所指引的方向,致力于钙钛矿薄膜/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和装备开发、高导电铜浆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的抗氧化技术开发、碳基材料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等重点研究,力争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助力于实现科技强国和“双碳”目标。
郑南峰,嘉庚实验室项目群责任专家、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聘)。
李静,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厦门市重点人才入选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委员,厦门市微机电学会常务理事。长期开展半导体材料制备、性能调控、及其相关电子/光电子器件研制等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已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no Energy、Advanced Func. Mater.、JACS、J. Mater. Chem. A等SCI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已获授权/申请相关专利13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横向合作等多项课题;作为研究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相关课题。
尹君,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能源光电子材料与相关器件领域,涉及新型高效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制备,基于高特异性微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学调控特性研究,以及上述光场操控体系在相关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
单士军,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附属翔安医院皮肤科学术带头人;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社会任职包括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副秘书长(2018-),多本中西杂志编委审稿人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项。开发出皮肤顽症牛皮癣和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新策略;开发出皮肤病毒疣的治疗新手段。研究成果成功临床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共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30篇(BMJ为JCR一区,Arch Dermatol, Bri J Dermatol等为JCR二区)。参与著作11部,副主编译2部。独立编写专著2部,《皮肤性病学临床病理图谱》《皮肤性病病理诊断》共计约100万字。主攻方向为皮肤疑难病诊疗、皮肤病理学及皮肤老化防治。
吴炳辉,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米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包括导电油墨、太阳能电池、电催化等。已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校长基金以及福建省高校产学研项目等多项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已成功完成工业化推广应用和产业转化。
●智慧能源大科学装置
智慧能源大科学装置旨在建设成为国际首座面向能源材料、器件与系统研究的智能仿真、智能制造、智能表征与能源管理的大科学装置,将从源头改变材料器件研究范式,极大促进光电、半导体和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智能仿真平台建设一套基于超级计算机群,提供多尺度模拟、数据统计分析的多功能化智能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基于智能决策的材料研发“无人实验室”,研制自动化、高通量实验系统。智能表征平台构建从工况表征联用到智能反馈分析调节的完整研发条件,支撑电化学原位/工况多表征技术联用。智能管理平台自主研发多尺度多目标模型算法为核心的云智一体集成能量管控系统,为未来新型能源系统全场景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洪文晶,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主任助理,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室。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的碳基电子器件研究和工业智能研发,开展化学工程与智能科学、新材料、电子器件等领域相融合的前沿交叉研究。作为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8篇,主持建设亚洲首座、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面向半导体和新材料产业的无噪声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牵头建设了“智能过程监测、控制与优化”省级创新团队和5个百万级校企研发中心。
任斌,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实验室仪器测试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2016-2017年度高校领军人才、中组部领军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厦门市第九批拔尖人才、福建省第二批特殊支持“双百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过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研究方向包括:针尖增强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光谱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电催化,表界面过程和机制,精准化学测量,单分子光谱和电化学检测,纳米光学。
程俊,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Emmanuel学院JuniorResearchFellow职位。2013年获英国阿伯丁大学永久教职。2015年获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全职回厦门大学担任闽江特聘教授。在Nat.Mater.,Nat.Catal.,Nat.Chem.,Nat.Commun.,Sci.Adv.,Chem,PRL,JACS,ACI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引5200多次,Hindex=44。2019年获得中国电化学青年奖,2021年作为首位华人获得国际电化学会AlexanderKuznetsovPrizeforTheoreticalElectrochemistry。现担任《电化学》常务副主编、Chem.Phys.Rev.顾问编委、ACSCatalysis青年编委和国际电化学出版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表界面模拟方法发展(结合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和机器学习等)、计算电化学、理论催化、材料智能设计等。
廖洪钢,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青年创业分会监事长,创业梦工厂导师,Nanomaterials, Materials,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等杂志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原位电镜技术开发及其在化学、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完成了原位液体透射电镜的开创性研究,并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实时原位观察纳米晶体在溶液中的成核生长及形貌演变过程,相关工作发表在2012及2014《Science》等刊物上,被报道和评论为“Shaping the future of nanocrystal”,“颠覆了一百多年来对晶体生长规律的认知”。
•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
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聚焦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以Micro-LED显示技术为主攻方向,专注于产业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显示集成技术等的开发与转移,采取以政府襄助、高校支撑、企业引领的新型研究机构建设模式,力争实现“市场导向、技术突破、产线融合”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孵化成果、支撑大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1.张荣,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2.康俊勇,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工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
3.黄凯,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4.李金钗,厦门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其他项目群/团队
除了上述项目群,实验室研究团队还包括二次电池项目群、半导体关键材料项目群、功能材料项目群、绿色能源装备项目群、低碳能源系统、支撑和服务平台等。
六、申请流程
1.将申请材料发送至:ikkem-hr@xmu.edu.cn并抄送至:rcaizhaopin@163.com,邮件主题为“姓名-应聘嘉庚创新实验室博士后-高校人才网” 。【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申请/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提交材料包括简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能反映申请人学术水平的相关材料、2-3位同行推荐人的推荐信;
2.材料初审合格者按实验室流程进行评估;
3.评估通过者办理入职手续并报到。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邱老师
联系电话:0592-2882520
电子邮箱:ikkem-hr@xmu.edu.cn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