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观点热议> 40余名应届硕士的编制被“毁约”!官方回应:闹对你没好处

40余名应届硕士的编制被“毁约”!官方回应:闹对你没好处

2023-11-17阅读量:435
【摘要】根据媒体报道,一则题为“新乡市教育局取消专项招聘计划致多名硕士毕业生错过就业”的帖子在网上传播,引起广泛关注。


都说应届身份更好考编,但是应届上岸编制以后还能被取消?然后连应届身份也没了?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居然真实地发生在了2023年。



根据媒体报道,一则题为“新乡市教育局取消专项招聘计划致多名硕士毕业生错过就业”的帖子在网上传播,引起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

6月底参加市教育局官方举办的校园宣讲会;

7月上岸“带编岗位”;

8月终止入职入编手续;

9月收到入职学校退还的证件资料等;

10月开始维权……


唉,这研究生刚毕业,工作还没找到。短短几个月,不少应届硕士因为证件原件上交给了签约学校,导致错失再找其他工作的机会。甚至还有学生为因为上岸编制,与之前签过三方协议的学校解约,赔付原单位两万元。


由于有40余名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河南师范大学校方对此事的回应是:与教育局积极协调,基本上两三天和教育局沟通一次但是,至今仍无结果。


根据新乡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说法:6月底,教育局只是先去高校对接一下,河南师大校方通知学生为招聘会不准确。这么一看,高校也成了被甩锅的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面向学生的通知丨图片来源:新浪网


目前为止,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协调。还建议学生:“一边工作着,一边准备各类考试”,“现在一直闹,对他来说也没好处”。


说起来,高校想学生找到工作、学生想上岸编制、用人学校“扣留”了证件原件,不想学生报考其他单位……


就连争议最大的新乡市教育局,其工作人员也觉得“委屈”——我们既是组织方,也是用人方,最了解教师缺口,我们也最希望这个事儿成。新乡市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表示,其间人事科一直打报告去请示,但遭学生误解。


出发点都是好的,结果怎么就坏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官方举办,校方背书,“招聘会”为什么不作数?


从时间线看,今年6月底刚好是应届大学生毕业的时间。然后,河南师范大学在校内举办了新乡市教育局2023年局属学校专场招聘会


这不是新乡市教育局第一次去高校开宣讲会了,201711月底,该市教育局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过公开招聘,主要用人单位也是一些局属学校。在新乡市的政府网站,也能看到往年该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公告。



所以,当这次争议的当事学生认为“高校未经审核,就给学生传达招聘信息应当负有责任”时。笔者认为:首先,高校有“含冤之处”。这些官方单位每年都去高校招聘,不光是来河南师范大学一所高校,本身宣讲会的举办应该是没问题的。


高校:难道我们应该拒绝教育局,不告诉我们的毕业生,有公办学校招老师吗?


那么有争议的,主要是本次招聘岗位的岗位「编制到底有没有?」的问题。要知道,本次招聘需求是由教育局官方通知的高校,说一些局属学校要招学校的应届硕士当老师,岗位给编制。


举办方是教育局,和高校对接的工作人员也所属新乡市教育局。那么,在招聘信息本身就是官方提供的情况下,河南师范大学应该找谁审核,去证明岗位到底有无编制呢?教育局吗?很明显高校是做不到的。


那么问题在哪儿,总不可能是这些“倒霉”的应届毕业生吧!


其实关键在于:现有编制紧缺的大环境下,官方一些“约定俗成”的招聘形式存在隐患。不管是教育局、用人单位,申请编制的流程规范性越来越重要,相关人员都不可以有约定俗成的侥幸心理。


02.

报考有编制的岗位,人才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1)确认有无官方网站(教育局、政府单位等)发布的最新公告


首先明确一点,群聊消息只是通知,不是公告。如果是官方招聘合同工的话,有渠道提前参与内聘,听起来还不错。但如果是有编制的岗位,一定要记住一点:编制不是用人单位决定的,编制是编委办决定的。


比如说,新乡市教育局上一年同类型的招聘公告。


图源:新乡市教育局官网


从内容上看,其报名形式和考试内容与2023年的这次校招没什么不同。但是公告明确了有正式编制和岗位数量。


2022年,带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岗位需求是119个;

官方发布的《新乡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2年专项招聘面试成绩的公告》中,实际有面试成绩的研究生一共有184人。


而本次引起争议事件招聘信息却仅有“通知”,教育局官网未查到2023年相关的招聘公告。这也对应了后续新乡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关于此次事件的回复——


“教育局届时会统计现场报名人数情况,及时调整相应招聘岗位。”

“编制肯定会有,待上级部门签字后将发布公告。”

“专项招聘市级领导未批准,不知是否会取消,但在积极协调。”

“为了不浪费编制,往前进行着。”


在过去,先招人再申请正式编制,或许是常规操作,但在缩编、控制编制额度,编制难申请的大环境下,已经有不少单位“翻车”了。


图源:小红书


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有时候让编制办都不清楚,某些工作单位的新员工,其编制手续到哪一步了……对于人才来说,如果你报考的编制岗位,连官方招聘公告都还没出的话,还是谨慎一点,做两手准备为好。


(2)某些单位落实编制,时间成本高,人才需做好等待的准备


其实,哪怕是已经官方确认有编制的岗位,也存在人才入职后,迟迟不能入编的情况。有的是通过省考拿到的事业编,但市人社还没出聘用函件,办不了入编手续。


截图自小红书


比方说一些省份,事业单位实行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就经常是:先招到人,然后再落实编制。它的好处是,你的编制名额是定岗招人时已经确定会给。但是,从申请到审批下来,可能会遇到被卡的情况。


被卡理由包括不限于:“某编办和用人单位有矛盾,不让单位新员工办入编手续……”


小红书用户分享自己落实编制的经验


“调档顺利,但后续入编流程迟迟无下文,有人三年没编制……”


“疑似相关领导个人原因,故意卡住外地新员工……”



 “同期上岸的有人档案资料有问题,连累其他人一直不能办理正常入编手续……”


不得不说,上岸虽好,但似乎也没有真的“岸”。很多人才折腾到最后,总算落实了编制,但是时间成本和精力的付出,又何尝不是新的失望呢?


注:本文参考资料及部分信息来源——南宁晚报、新浪网、大众网、知乎等。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