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3年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招聘计划
|
序号
|
重点研究平台
|
合作导师姓名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专业背景要求
|
岗位基本要求
|
岗位其他要求
|
计划招收数量
|
1
|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
|
蔡树群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内波
|
物理海洋学
|
以排名第一(或第一导师除外排名第一)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至少2篇研究性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应在SCI期刊上;或至少1篇二区及以上SCI收录的研究性学术论文。
|
有从事内潮或近惯性内波的数值模拟研究的经验
|
1
|
2
|
杜岩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环流,海洋遥感或海洋动力学
|
物理海洋、海洋遥感、流体力学、气候动力或海洋观测等
|
掌握海洋动力学理论,具有海洋遥感,流体力学或海洋观测相关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2-3
|
3
|
经志友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动力过程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例:掌握海洋动力学理论、海洋模式及资料分析方法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2
|
4
|
李彩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监测技术
|
先进光电探测、智能化信息处理、精密光机结构设计以及光电系统集成等技术研究
|
具备海洋学背景,具有传感器、控制、通信等相关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具备扎实的模拟、数字电路基础,有较强的电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撰写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以排名第一(或第一导师除外排名第一)申请2项发明专利,至少1项已授权。
|
1
|
5
|
李芊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物理与生物相互作用,海洋涡旋与锋面动力学
|
物理海洋学或环境科学
|
具有Argo和Glider(或其它类似移动观测平台)数据分析和数据同化经验者优先考虑。
|
1
|
6
|
李芊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浮游生态模拟与全球变化,海洋酸化生态效应理论,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等
|
海洋生物学或海洋化学或生态学
|
掌握海洋生态学基础理论及分析方法。熟悉模型基础可优先考虑。
|
1
|
7
|
李芊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河口有机碳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
|
环境科学
|
具有环境分析化学背景者优先考虑。
|
1
|
8
|
彭世球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从事海洋数值模型、海气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具有海洋大气相关技术。
|
2
|
9
|
舒业强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环流动力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掌握海洋动力学理论、了解海洋模式与资料分析方法等。以第一作者发表二区(中科院分区)SCI论文不少于1篇
|
1
|
10
|
王春在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具有物理海洋学、大气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历,有国外留学经历者优先考虑。
|
1
|
11
|
王卫强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环流动力、海气相互作用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博士阶段主要从事海洋环流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掌握海洋与大气动力学理论、数值模式及资料分析方法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2
|
12
|
王鑫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气相互作用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掌握海洋、大气动力学理论、数值模式及资料分析方法等。
|
1
|
13
|
王友绍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环境生态学
|
环境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等
|
具有红树林和生态学研究背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协助课题组部分工作管理等
|
1
|
14
|
王友绍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环境科学、海洋化学、微生物学等
|
具有红树林和环境科学研究背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协助课题组部分工作管理等
|
1
|
15
|
詹海刚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遥感应用
|
物理海洋或海洋生态学
|
从事海洋中尺度与亚中尺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
1
|
16
|
唐世林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遥感应用
|
物理海洋或海洋生态学
|
从事海洋中尺度与亚中尺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
1
|
17
|
詹海刚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环境遥感
|
遥感
|
从事海洋遥感机理与算法研究
|
1
|
18
|
唐世林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环境遥感
|
遥感
|
从事海洋遥感机理与算法研究
|
1
|
19
|
张磊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气相互作用
|
物理海洋或大气科学
|
掌握海洋动力学、动力气象等理论知识、熟悉资料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海洋、大气、及耦合模式等。
|
2
|
20
|
周生启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海洋混合和深海海洋动力过程
|
物理海洋、大气或流体力学
|
具备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工作能力;至少具备下列其中一项能力:(1)掌握海洋模式软件;(2)精于海洋观测数据处理;(3)掌握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或(4)熟悉流体力学实验仪器
|
2
|
21
|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
|
林间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1.从事俯冲带动力学机制及地震海啸研究
2.从事地球板块驱动力研究,包括区域分析与超算模型
3.从事新一代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
|
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
|
掌握海洋地球动力学理论,熟悉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分析与研究方法,掌握或了解地球动力学模拟手段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1-2
|
22
|
张帆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1.研究俯冲带变形及其与地震等的关系
2.研究南海及周缘大洋岩石圈-软流圈边界的结构及其形成演化机制
3.研究洋中脊转换断层相互作用
|
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
|
掌握海洋地球动力学理论,熟悉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分析与研究方法,掌握或了解地球动力学模拟手段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1-2
|
23
|
邱强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1.研究南海及周缘壳幔结构及变形过程
2.研究海洋岩石圈地质构造、形变特征与灾害响应
|
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
|
掌握海洋地球动力学理论,熟悉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分析与研究方法,掌握或了解地球动力学模拟手段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1-2
|
24
|
王志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深部结构成像与地球动力学
|
地球物理学
|
掌握地球物理成像理论、方法及资料分析方法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国际SCI论文2篇。
|
1
|
25
|
徐敏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海洋岩石圈演化
|
海洋地震学
|
掌握海洋地震学理论、熟悉主被动源海底地震采集、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地球动力学基本知识。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至少2篇。
|
1
|
26
|
颜文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沉积地球化学
|
地球化学
|
研究生期间从事沉积地球化学、岩矿地球化学或者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熟悉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1-2
|
27
|
向荣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古海洋与沉积环境
|
海洋地质或第四纪地质
|
掌握古海洋环境研究基本分析方法,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2篇。
|
2
|
28
|
赵明辉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地质灾害
|
地球物理
|
形成一套完整的滨海地市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程序。
|
1
|
29
|
张运迎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机制、俯冲带物质循环过程研究
|
岩石地球化学、岩石学或构造地质学
|
掌握岩浆演化以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理论知识,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国际SCI论文1-2篇。
|
1
|
30
|
夏少红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
|
|
地球物理、海洋声学、海洋地质、资源勘探等
|
掌握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熟悉地震波形处理与成像方法、噪音信号处理、海底地质构造演化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2-3
|
31
|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
|
张偲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微生物资源、化学及功能
|
微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
|
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生态学,或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数据分析方法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1-2
|
32
|
张偲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生态
|
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
|
掌握环境微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数据分析方法等。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1-2
|
|
李超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深海生态学
|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
|
掌握生物学以及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生物信息学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英语六级。
|
2
|
34
|
张长生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1.微生物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2.复杂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3.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新功能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
微生物学或天然产物化学等
|
研究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新颖生物合成酶反应机制;研究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天然发现、结构鉴定和结构改造
|
2
|
35
|
张长生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代谢工程
|
海洋生物学,微生物,环境科学等
|
研究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新颖生物合成酶反应机制,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
|
1
|
36
|
朱义广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1.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机制研究
2.基因组信息指导的海洋微生物隐性次级代谢产物挖掘
|
微生物学或天然产物化学等
|
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机制研究;基因组信息指导的海洋微生物隐性次级代谢产物挖掘
|
2
|
37
|
朱义广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代谢工程
|
海洋生物学,微生物,环境科学等
|
研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合成途径解析与重构,构建高版本细胞工厂,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
|
1
|
38
|
林强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动物生理与分子生态
|
海洋生物学与生态学
|
专注海洋基础生态和生物资源等科学研究,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开展,配合学科组开展科研项目材料整理等。优先考虑在优秀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的毕业生。
|
2-3
|
39
|
高贝乐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微生物
|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
|
掌握微生物遗传、分子生物学、蛋白生化实验等操作或者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2
|
40
|
龙丽娟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藻类资源挖掘与生态应用
|
具有海洋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或者生物信息学者优先
|
主要研究海洋典型生态系统藻类多样性、生态分布、环境适应性及碳汇功能评估等
|
1
|
41
|
田新朋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微生物进化及生态学
|
具有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者优先
|
海洋微生物资源挖掘、功能开发与应用、宏基因组学及其应用等
|
3
|
42
|
王晓雪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微生物
|
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
研究模式和海洋细菌中宿主与噬菌体的互作,以及细菌和古菌中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
|
3
|
43
|
黄小平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生态环境
|
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或植物学等
|
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或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2
|
44
|
江志坚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生态环境
|
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或植物学等
|
具备植物学、生态学或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
|
1
|
45
|
黄晖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珊瑚生物学
|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等
|
主要开展气候变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研究,从生理、分子、组学等不同层面研究珊瑚的响应机制。
|
1
|
46
|
刘胜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珊瑚礁生态学
|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等
|
主要开展珊瑚礁退化机制研究,研究珊瑚礁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退化、恢复及其影响因子等。
|
1
|
47
|
李洁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微生物生态
|
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
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数据分析方法等。
|
1
|
48
|
李洁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环境微生物
|
环境微生物学
|
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生物信息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数据分析方法等。
|
1
|
49
|
谭烨辉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海洋环境与工程
|
海洋生态学、环境科学
|
掌握海洋环境或生态方面的数据分析、实验生态研究方法等,在本领域发表至少1篇SCI论文。
|
1
|
50
|
张黎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生态毒理学
|
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
1.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理作用机制
2.研究环境污染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规律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