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从事计算机科研与教学的单位之一。1958年,开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成功研制出华南地区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其后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俄汉翻译机。1960年,设立计算机专业。1981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IEEE广州分会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2021年,成功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计算机学科类拔尖计划2.0基地。2022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继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后第5个跻身全球前1‰的学科。
学院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广东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类别);1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类别)。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网络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信息安全(广东省一流专业)3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强。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已成为国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科研机构与平台
●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健康智能感知与数字平行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智算模型与智能认知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多模态大数据智能分析重点实验室
●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机器智能创新团队
●4个省级工程中心
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海量大数据的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信息访问与传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工智能中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省级创新平台
大数据与计算智能粤港澳联合创新平台
学科方向
PART 1-2025年海外优青项目
申报条件
2025年申报条件以届时通知为准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 具有博士学位;
●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
●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岗位详情
聘为准聘教授,事业编制
优厚待遇
薪酬待遇
年薪60万元,另享受学校缴纳社保及公积金约10万元/年。同时,再着加冠名学者津贴,分为三档:30万元/年、20万元/年、10万元/年,资助3年,考核优秀者可再资助3年。
即:年收入80万元-100万元(不含学院绩效和科研绩效)
住房待遇
安家补贴225万元(含国家、广东省配套),同时享受校内1套住房(可长年租住,且享受校内优惠租金)。
福利待遇
按教授标准,享受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公费医疗等各项福利待遇。
科研配套
科研启动经费350万元-550万元(含国家、广东省配套);优先支持组建团队,博硕导资格,保证博士、硕士招生指标,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
PART 2-长期引入教研系列人员
基本条件
热爱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思想政治素质好,品行正派,师德优良,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外籍人员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认同我国教育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理念。
岗位详情
长聘教授
(1)年龄条件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2)教育和工作资历条件
应具有博士学位。海外人才一般应具有海外高校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在国际企业、机构达到相当水平职务;国内人才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学术水平条件
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或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或者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重要成果、做出重要贡献。
准聘教授
(1)年龄条件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2)教育和工作资历条件
应具有博士学位。海外人才,博士毕业后在海外一般应具有不少于3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且学术业绩突出;国内人才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学术水平条件
能独立发展一个学术方向,创新能力强,学术发展潜力大,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成果。
准聘副教授
(1)年龄条件
一般不超过35周岁,最大不超过40周岁。
(2)教育和工作资历条件
应具有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一般应具有不少于2年的科研工作经历。
(3)学术水平条件
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创新构想,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
助理教授
(1)年龄条件
一般为35周岁以下。
(2)教育和工作资历条件
具有良好的学历背景,获得国内外高校的计算机领域相关博士学位。
(3)学术水平条件
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创新构想,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
*学术水平特别突出者,在年龄或工作资历等条件上,学校可视情况适当放宽。
优厚待遇
薪酬待遇
1.按事业编制聘用。
2.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对于高端领军人才或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拔尖人才,薪酬可按“一事一议”商谈。
3.提供安家补贴,同时视校内房源情况提供公租房。
4.准聘副教授按副高标准、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按正高标准,享受社保、公积金、医疗等相关福利待遇。
科研支持
1.准聘副教授具有副教授学术头衔,聘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保证研究生指标,支持独立开展学术研究。
2.准聘教授及以上人员具有教授学术头衔,聘为博士生导师,保证研究生指标,支持招收博士后,组建学术团队。
3.提供良好的科研空间和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
4.权威专家指导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项目。
子女教育
为子女提供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
湾区政策
1.享有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其在广州市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2.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可实现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14项人才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贷款、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PART 3-博士后招聘
基本条件
1. 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
2. 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
3. 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4. 全职在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优厚待遇
工作条件
1.学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双一流”A类高校的国家、部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条件,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0个,部省级科研平台249个;
2.在站满18个月或期满出站后1年内,可参评博士后副研究员;
3.博士出站后,可申请教研、专职等岗位留校工作,学校择优聘用。
生活条件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税前最高可达47万/年),此外,学校鼓励学院及合作导师另外提供经费支持;
2.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享受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4.子女可入读学校优质附属幼儿园和实验学校。
招聘说明
海外优青项目
有意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的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邮箱x2js@scut.edu.cn ,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姓名+申请海外优青+高校人才网”。
教研系列人员
1.有意向申请教研系列人员岗位的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包括出生年月、学习工作经历、教学科研成果和代表作等)和推荐信(3封)上传到华南理工大学人才招聘系统(网址:https://zp.rs.scut.edu.cn/recruitWeb/a/zp/news/recruitPostInfo?postSeries=sci&postId=1233115211280416768)应聘者请务必留手机、邮箱或微信等有效联系方式。
2.学院招聘小组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审查合格者将通知面试。面试通过者,按学校有关政策和程序上报学校审批;面试未通过或未录用者,应聘材料恕不退还。
博士后
1.有意向申请博士后岗位的申请人,请提交个人简历至学院各课题组博士后招聘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以“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研究方向-高校人才网”命名。
2.学院各课题组博士后招聘信息,请点击以下推文链接: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老师 、庄老师
联系电话:+020-81182511
联系邮箱:x2js@scut.edu.cn
学院网址:http://www2.scut.edu.cn/cs/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B3-208室
学校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6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6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9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