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晓明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系统 | 公立(国有)|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晓明课题组
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于1959年,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中央驻滇综合性动物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地处气候四季如春、生态宜居的春城昆明。研究所立足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地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解析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揭示动物遗传多样性、适应性进化的遗传驱动力与发育调控模式,创制人类重大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突破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关键技术。致力于成为本领域引领发展的世界级研究中心、人才高地和原创成果策源地,支撑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创新利用等战略需求。

分子古生物学-学科组隶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是云南省整合人类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平台,学科组负责人为张晓明-博士(哈尼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交叉科学部)、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致力于东亚人群的起源与迁徙历史和适应性演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从遗传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古气候学、民族学和地理学等交叉学科的视角,揭示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定居和扩散的时间框架以及人群对热带雨林环境、高纬度环境和高海拔低氧极端环境适应的遗传基础。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Biology》、《National Science Review》、《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和《iScience》等国际知名SCI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SFC优秀青年科学基金、NSFC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NSFC面上等科研项目。详细信息请见http://sourcedb.kiz.cas.cn/zw/zjrc/yq/202112/t20211206_6289088.html。

分子古生物学-学科组的研究方向为“以古DNA(ancient DNA)为支撑开展史前生物多样性与古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古老基因组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古DNA研究是近十多年来在国际上迅猛发展起来的热门领域之一,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瑞典科学家、古基因组学的开创者Svante Pääbo(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 古DNA研究技术的发展给古老基因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从时空上重构史前人类历史并与现代群体基因组比较成为了可能。东亚地区分布有非常丰富的史前人类生物标本,目前,学科组的重点研究内容是以古DNA研究体系为支撑,揭示东亚/东南亚地区重要早期人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探讨人类在该地区早期的定居、迁徙、文化交流和遗传多样性格局演变的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遗传机制。(2)结合古代群体和现生群体的大型哺乳动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考古遗址中分布有非常丰富的、与当时的人类伴生的各种史前动物遗骸,聚焦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学科组探索从史前、近代到现代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模式,揭示从古至今重要大型哺乳动物的大尺度地理时空分布格局、史前迁徙和物种间遗传交流与混合的历史,及其与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早期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展开内容
单位风采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方式:luwenjing@mail.kiz.ac.cn
单位地址
云南昆明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