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博士到高校当老师会不会很难啊?
【摘要】「本硕博一直读上来,从来没找过工作,所以压根没有对待找工作失败的平常心。像我这样的普通博士,难道进高校就这么难吗?」
「本科双非,硕士211,博士985,手握4篇SCI一区」,这是博士毕业生张嘉琪的就业筹码。今年6月,她满怀期待面试了多所公办高校,却只吃到了闭门羹——被卡第一学历,初试即淘汰。
此前,她也投了外地的学校,因为没真想去外地,纯粹当练手,就算被淘汰也没什么。但在这次面完最后一所备选学校后,她终于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狠狠破防了。
进不了高校,又不想回老家找工作,矛盾的心理来自于对沉没成本的不甘。张嘉琪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愿去末流高校,但要跻身档次高一些的院校,博士学历又不能代表绝对的优势。
「本硕博一直读上来,从来没找过工作,所以压根没有对待找工作失败的平常心。像我这样的普通博士,难道进高校就这么难吗?」
图源:小红书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张嘉琪这样颗粒无收的心声还有很多。而对于这个问题,这里先放个结论:不仅是现在,今后博士到高校当老师,恐怕会越来越难。(*注:这里说的是一般博士,顶刊傍身、拿到青千的大牛不算在内)
01.
高校就业形势已经大变
2023年,凡是普通高校毕业的博士,想谋得一份教职,都会面临两大难题。
网友发帖求问入职高校门路丨图源:小红书
第一,入职标准变高。且不说985和好一点的211高校基本都要“学历查三代”,要看你的专业、论文数量和导师影响力,光说年龄,还没等到“35岁危机”到来,就已经有学校将普通讲师年龄限定在32周岁以内。
某部属重点大学2023年新教师招聘启事
一位人事处的老师亲述,他所在的学校早些年从二本升一本,之前招到的是年近40有经验的养老型博士,到了今年,哪怕一个平平无奇的助教岗,都能收到90后名牌大学土博的或海归博士的简历,十几人争一个教职的情况屡见不鲜,能明显感觉到博士在就业市场中的尴尬与困境。
第二,留下也不容易。读研攻博已是不易,想端稳高校教职“饭碗”,却还要付出比读博更大的努力。
图源:小红书
通常来说,层次越高的院校要求越高,框定的条件也更多。如今应届博士生去到211以上高校和一些省属重点双非,基本无缘编制,现在大多是给到三到五年“非升即走”的严苛考核,申项目、发论文、评职称,需要时运和实力双重加持,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大龄失业的局面,没有十八般武艺还真卷不起。
图源:小红书
可以预见的是,在高校教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代,未来高校的起点会逐渐往博士学历靠拢,但残酷的是,博士不一定能进理想高校。
02.
难,却也不难
博士找教职不易,但真的是「毕业即失业」吗?这个问题值得商榷。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很多博士找高校教职,都会习惯性向上争取,首选“北上广深”,再不济“长江经济带”。这些城市承接不了过载的人才供给,就导致了许多富余的人员在高校教职边缘徘徊。
图源:小红书
说得通俗点,现在的博士招聘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确实过于饱和,比较好的学校基本停止了对应届博士设置的讲师岗或者助理教授岗位,更多开辟了师资博后的口子。
但如果把范围扩大到二三线城市的一般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双非院校或大专院校,会发现这类高校现在还很愁教师的博士比例,甚至不惜“砸”重金求博士。
图片某二线城市院校2023年释放事业编制招揽博士
03.
以后的路怎么走
对于即将毕业以及已经毕业的博士,有以下四点建议:
(1)做好各项条件分析,让能力匹配野心。可以理解“人往高处走,良禽择木而栖”的美好愿景,但你能去哪个等级的高校,不仅跟自己的博士含金量有关,也跟招聘院校的研究方向契合度、人脉关系以及释放出的“坑位”都大有关系。如果你投的高校与你的学术背景和成就不匹配,自然会很难,所以认清自己的实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2)可以向下兼容,但也要抓紧时间。今年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给了各大高校“普却信”的资本,纷纷坐地起价,提高门槛。不过,纵使头部高校神仙打架,发达省份的公办二本、大专仍有席位,看到平台资源好的可以去争取,毕竟更多即将毕业的博士在路上,真怕以后青椒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了。
图源:小红书
(3)多条腿走路,比在一棵树上吊着要好。岗位方面,不要局限于教师岗,辅导员、行政岗、党校都可以纳入考虑范围;路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到国外做一轮博后镀金,未来走人才引进的路子回国任教。
(4)人生是一盘棋,做好规划最关键。说到底,博士毕业可能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在25至35岁的职场上升期,请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千万别只顾着眼前的利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规划得越好,试错成本往往越低。
写在最后:人生是选择的总和,每一次选择都是命运在跟你谈判。在不确定的时代里,请尽可能地把选择的机会紧攥在自己手上,多一点笃定,让过去的过去,等未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