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职场分享> 留校失败!做师资博士后,转编制教师的成功几率到底有多大?丨高才情报局第132期

留校失败!做师资博士后,转编制教师的成功几率到底有多大?丨高才情报局第132期

2024-07-18阅读量:1069
【摘要】手握多个成果,就连学院考核也是优秀,本以为留校胜券在握,未曾想,最终等来的却是无法转为教师,需及早另寻出路的消息。而这一切的起源,就在于她当初选择了做「师资博士后」。


“学院领导都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学校政策是这样,没办法。”

“同时,他们还承认新进来的教师成果远远不如我。”

“有的人留校了,有的人没有,具体标准是什么,不知道。”

“所谓的‘原则上’,就是想要你的时候‘不需要’,不想留你的时候‘必须有’。”


以上内容来自某博士在社交平台的经历分享。据该博士透露,她以学校为第一单位,本人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了7SCI,其中一篇是ESI高被引。同时,主持博后面上、国自然青年各1项,校级项目1项。



手握多个成果,就连学院考核也是优秀,本以为留校胜券在握,未曾想,最终等来的却是无法转为教师,需及早另寻出路的消息。


而这一切的起源,就在于她当初选择了做「师资博士后」。



尽管高校不断向人才抛出橄榄枝,师资博士后这一身份却始终饱受争议。究竟师资博士后潜藏着哪些风险?承诺出站后可以转为教师的师资博士后又是否值得做?


01.师资博士后与教师岗的待遇差异


该博士表示,在当初的offer中,师资博士后的待遇是最差的。那为什么她还做了这个选择?


因为该学校走博士后评职称快,而且学校有团队,对自己产出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师姐就是通过师资博士后进的教师岗,现在已经是教授了。考虑长远的发展,她决定走前人走过的路。



这是做师资博士后的一个问题——待遇较差。首先,师资博士后是没有编制的。部分公告会通过出站后可入编的话术吸引人才,但可入编解释空间很大;还有个别公告中表述有编制,大概率是学校的流动编制。


要知道师资博士后本质还是博士后,而博士后是一个短期的岗位,几年后是要出站的,这样一个岗位不可能有编制,即使有,也是出站且成功留校后才会考虑的事。


其次,师资博士后岗位待遇一般比讲师高,但是师资博士后算的是综合年薪(全口径工资),其中有一部分是政府补贴。而且师资博士后与专任教师在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上也有所不同——具体看当地和学校政策。比如有的学校只提供博士后公寓,是不提供安家费的。


尽管师资博士后待遇上不比教师,但是工作量却跟教师不相上下。师资博士后=师资+博士后,也就是教师的工作你得做,博士后的工作你也得做。


当然了,具体工作量和职责分配要看学校。以案例中的博士为例,每年承担教学工作量约200课时,另外还要承担研究生复试,本科生毕设、答辩,建模竞赛等,与教师工作相差无几。



赚得少,干得多,大部分人选择师资博士后,看中的是:可以留校——直接进教师岗进不去,那就做几年博士后,然后申请进教师岗。从这个角度来说,师资博士后是一个机会。但同时,也是一场赌博。


02.师资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几率有多大?


师资博士后能否留校任职,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当属科研成果——学校会与人才签订协议,明确留校所需达成的具体条件。然而,达到协议要求就一定能留校吗?答案未必如此。


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留校名额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学校往往会在达标的人员中“择优录取”;另一方面,学校政策可能发生变动,说不要就不要了,总之,最终解释权掌握在学校手中。就像案例中的那位博士,别人能够留校,她却不行,具体的标准无从知晓,一切都由学校说了算。




所谓“出站后择优进入事业编制”的说法,实际上,出站后迎接你的可能不是入编,而是失业。最惨的情况是,做了几年师资博士后,没能成功留下,当初能去的单位也进不去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03.关于做师资博士后的求职建议


从求职的角度考虑,如果师资博士后确定不能(优先)留校,那么选择这类岗位的必要性不大,还不如直接寻找正式的工作岗位。否则,出站后还要再找工作,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谁知道过了几年招聘要求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那对于有留校机会的师资博士后呢?首要是看学校要求高不高,评估自己的科研能力能否达到学校的考核标准,只有完成任务才有资格谈留校的事情。


再有就是在商议过程中需要留意:博士后出站后是给什么职称,评定职称时博士后期间的成果能否被采用,是“择优留校”还是“达标留校”。建议优先选择达标留校,否则到了竞争的时候,其中的灵活操作空间可能比较大。



决定从事师资博士后之后,务必牢记要将科研置于首位,不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要求,也要为自己多积攒成果。即便最终无法留校,在求职时,博士后期间所取得的成果也能成为自身的有力筹码。


此外,还要注意合同中的原则性要求。就像上文提及的博士,合同中明确原则上要有一区成果,若没有,可用其他标志性成果替代,可后来学校却仅以当事人没有一区成果为由,加以刁难。



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别人可以自己也没问题,尽量完成原则性要求,不给人落下话柄的机会。


求职之路上,实力与运气缺一不可。有时候遭遇失败,不是你不好,而很可能只是欠缺了那么一点运气的加持。


往期内容

>>《博士高薪引进竟被“坑”,高校招聘的水有多深?丨高才情报局第131期》

>>《有编制!硕博想进高校,还有这些机会……丨高才情报局第130期》

>>《我,一个入职了辅导员的倒霉蛋丨高才情报局第129期》


收藏